化身兒童午餐“解糧官”:豐臺開展“六一”校園食堂專項整治
經濟日報-北京5月30日訊 “六一”兒童節來臨在即。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給所有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一直是全社會努力的目標。
為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監管,保障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在“六一”節前開展校園食堂專項整治,推出“雙長”陪餐制度的基礎上,又啟動了轄區中小學及幼兒園集中配餐單位專項檢查,力爭確保轄區每一名在校(園)兒童都能吃上安全、健康、美味的餐食。
在兒童節前夕,記者化身孩子們午餐的“解糧官”,跟隨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一起踏上孩子們的送餐路,對轄區校園集中配餐單位進行檢查。
九點:“三檢”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5月30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了北京圣禾餐飲有限公司,進入廠區后,執法人員隨機抽選了5名員工,按要求進行晨檢,執法人員詳細檢查員工手部有無外傷和皮膚疾病,同時核對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情況,直至確認無誤。隨后,執法人員按照食品原料庫、粗加工間、切配間、操作間、分餐間的順序依次開展日常檢查,重點檢查了粗加工間和切配間餐飲具的洗消,操作間生熟分開、調料的保質期,分餐間檢查紫外線燈使用情況,并對企業食品安全制度落實情況及進貨臺賬等進行了核查。檢查過程中,豐臺市場監管局的檢測員隨機抽取了原料間的花菜和分餐間的餐具分別開展了用藥殘留和菌落快檢,檢測結果均為合格。
三項檢查完畢后,北京圣禾餐飲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帶領執法人員和記者來到了企業的生產安全監控中心,記者看到中控臺上15塊大小不一的監控屏幕正在實時直播著餐品制作的各個環節,關負責人介紹到:“作為北京供應量較大的集體用餐配送企業之一,我們主要從事學生營養餐的配送,因為供應量大,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們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豐臺區市場監管局的要求和指導下,我們建立了這個監控中心,就是為了讓企業的自檢人員和監管部門能夠對學生餐食的每一個制作環節進行實時監管”,負責人邊介紹邊掏出手機打開了北京陽光餐飲APP,“另外,我們所有監控室的攝像頭,也與北京市陽光餐飲APP的后臺進行了對接,家長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和我們的監管人員一起對我們的生產進行監管,我們力爭做到讓學生吃的放心,讓家長看安心。”
十點:“封簽+標簽”雙層防線助力學生餐安全上路
時針指向了上午10:00,京醬肉絲、油酥椰蓉卷、肉末豆腐...為學生準備的午餐已經出鍋,工作人員開始了緊張忙碌的配餐裝箱。記者發現,每當工作人員在對配送箱中的餐品測溫完畢后,就會在箱子外側貼上標簽,并在套箱袋子上貼上封簽。豐臺區市場監管局餐飲科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到:這是我們今年的一項新舉措,要求轄區所有集中配餐單位都要在送餐容器上貼上標簽,注明企業地址名稱,餐品生產時間,餐品多長時間必須食用完畢等內容,并對餐食和送餐車進行封簽。隨車押運的安全員將所有環節確認完畢后,送餐車方可出廠送餐。
十點半:“雙向交接,雙份留樣,二次測溫”三個必須保障兒童用餐安全
中午10:30,記者們跟隨圣禾公司的送餐車來到了豐臺轄區的一家幼兒園,離給孩子們開餐還有半個小時,送餐員有條不紊的拿出兩份交接記錄與幼兒園的副園長對接餐時間、餐車衛生狀況、送餐員衛生狀況等內容進行了仔細核對,確認無誤后,兩人簽字分別留存交接記錄,隨后送餐員對抽取一個配餐箱對箱內餐品進行測溫,溫度顯示在75℃,最后在幼兒園和送餐員分別進行食品留樣后,一箱箱美味的餐品被送進了孩子們的班里。據執法人員指出:我們要求送餐人員配送到位后做完“三個必須”,方可向班級送餐。一是每餐必須由學校食品安全負責人和送餐員當面填寫交餐和接餐記錄,仔細核對記錄內容并簽字。二是每餐學校和送餐公司都要分別對餐品留樣。三是送餐單位要在餐品送達后對其進行二次測溫,確保食品的中心溫度在60℃以上。
據悉,目前豐臺區共有10余家集配企業,承擔著全市近100家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企事業單位的供餐任務,日供餐量達到了45000余份,其中絕大多數供應學校和幼兒園。為保障兒童飲食安全,今年以來,豐臺區市場監管局不斷加大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送餐企業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等工作力度,在規范經營、消除隱患、打擊違法等方面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針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市場局實施月覆蓋檢查、抽檢,并與豬肉進貨來源檢查、諾如病毒防控等工作相結合,以涉及學生、幼兒飲食安全的關鍵時間點、關鍵風險點為抓手,以專項促整治,以整治促規范。同時結合學校校長、學生家長“雙陪餐”制度,定期組織家長代表來到轄區集配企業,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在轄區落地生根。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