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了,共享單車你還騎嗎?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 胡佳麗 付光宇)近日,幾家主要的共享單車均不約而同悄然漲價。當資本潮水退去,行業經過一輪洗牌后,存活下來的共享單車將如何在共享經濟的“下半場”再出發?
共享單車漲價了,你還騎嗎?
已經隔了小半年時間沒有騎共享單車的廣州市民劉森發現,地鐵口又開始整齊碼著一排排共享單車。除了“多出來”的車子,還有“漲起來”的價格。
按照小藍車、摩拜等共享單車的新計費標準,在北京地區騎行15分鐘以內收費1元,騎行超出15分鐘,每15分鐘收費0.5元。哈羅單車等相繼加入漲價隊伍,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也被納入摩拜的溢價范圍中。
“共享單車集體漲價,你還會騎嗎?”在微博發起的投票中,截至6月6日,7.3萬人表示“不騎了,不劃算”,9.7萬人表示“看情況,選擇方便的方式”,1.4萬人表示“騎,就當鍛煉身體”。
“剛開始時,共享單車就像不要錢似的。”2017年,街頭擠滿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共享單車,各品牌共享單車紛紛祭出各種最大幅度補貼戰術,劉森曾在手機上下載了4個APP,也分別交了押金。“但好景不長,出地鐵后總是搶不到車,押金也退不了。”
“共享單車都去哪了?”劉森沒有注意到的是,“車山車海”在鬧市消失的同時,在全國多地城市的角落里,出現大量共享單車的“墳場”。自打小鳴單車等品牌宣告破產開始,整個行業便進入了洗牌期,資金鏈吃緊的企業開始接連出局。
從野蠻生長到有序繁榮
在有著“自行車第一鎮”之稱的天津小鎮王慶坨,最紅火時,連小鎮的農田上都堆滿了清一色的共享單車。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統計, 2018 年與共享單車相關的廠商和公司產能過剩現象迅速凸顯。王慶坨鎮的自行車廠商數量從2017年高峰期的500多家,陡降到2018年的200余家。
在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制造商之一,天津富士達的工廠里,哈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