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用工匠精神講述“雙奧之城”的奧運故事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6-27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水立方”項目經理,現任“冰立方”項目總指揮,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孫洪莊。如果從“水立方”里取一滴水讓它結成冰需要多久?科學實驗顯示,大概需要1個小時。而對于中建一局集團華北公司副總經理孫洪莊來說,從“水立方”到“冰立方”,他走過了15年。在世界上唯一的“雙奧之城”,孫洪莊和他的團隊用工匠精神締造了一個個建筑神話,用這種凝固的藝術講述這座城市的奧運故事。

  “‘水立方’立起來時,我也跳了起來” 

  時鐘撥回到15年前的夏天,不惑之年的孫洪莊被選派到了國家游泳中心項目任執行經理,作為奧林匹克公園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里?蓪O洪莊帶著團隊一進場,就遇到了“下馬威”。當時,這個叫洼里鄉的地方還長著一片水草,不到兩個月,工地上又遇到了局地塵卷風,現場一片狼藉。茫然、灰心、舉步維艱,孫洪莊說:“我當時心里一點底兒都沒有,一切只能從零開始,硬著頭皮往上沖。” 建設過程中,沒有案例可以參考,因為“水立方”很多技術都是我國自創新的科技成果,填補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按照設計,國家游泳中心的墻體和屋蓋鋼結構都采用國內外首創的新型多面體空間鋼架結構,“水立方”這個名字來源于此,同時,它的膜結構是世界之最。經過兩年日以繼夜的施工,項目終于迎來了最關鍵的鋼結構卸載工序。“水立方”的鋼結構總構件數為30513個,總用鋼量6700噸。只有把鋼結構的支撐點全都卸載,這個多面體的空間框架結構才算是立住了。在卸載現場,孫洪莊手拿對講機,指揮著團隊把支撐點一個個卸下,“我屏住呼吸,時間好像凝固住了。在整個結構完成卸載的那一刻,我激動得跳了起來!”中央電視臺的直播畫面記錄下了這一時刻,現場的建設者們一片歡騰。而鏡頭無法表現的,是建設者們孤注一擲的勇氣。孫洪莊說,如果卸載失敗,所有人都不知道下一步要采取什么辦法。正是因為有了設計、施工人員一遍遍的反復模擬、論證、實驗,才讓“水立方”華麗亮相,驚艷世界。當年,水立方工程獲得了魯班獎、詹天佑大獎,拿到了建筑界的奧林匹克金牌。孫洪莊也因此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奧運會后,孫洪莊帶著家人和孩子特意來到水立方。他說,為了這個工程,他幾乎都是到后半夜才回家,還經常會在家人面前發脾氣。當他帶著他們繞場一圈之后,家人們終于理解了他,跟他說“值了!”

  “冰立方”智慧修煉“遁地”絕招 

  如果說建造“水立方”是思考怎么讓它立起來,那么,完成“冰立方”的冰上運動中心就是要修煉“遁地術”。冰上運動中心項目位于水立方南廣場地下11米處,包括一個1830平方米的標準冰場和四條45米×5米的標準冰壺賽道,2022年冬奧會期間供觀賽人群體驗冰上運動,賽后將用于推廣冰壺運動以及為群眾提供冰上運動培訓和體驗。去年10月,中建一局華北公司中標了這個項目,孫洪莊又回到了他曾經戰斗過的地方,擔任項目的前方總指揮。如今的項目更加強調綠色節能。冰上運動中心從地面上只能看到三個“水滴”型的構筑物,這既是場館的出入口,又可實現地下運動中心的自然通風。孫洪莊說,地面上還設置了直徑為13米的大采光井以及許多導光管,它們可以把室外的自然光源引入地下提供照明!巴ㄟ^這種方式,場館每年可節約用電 26000度,相當于一個家庭至少10年的用電量。”為了實現這一理念,項目團隊應用了先進的智慧建造技術。用MR(混合現實技術)和BIM技術融合,通過MR眼鏡和現實相結合來增強互動體驗感,對模型提前推敲,從而降低施工過程中的變更風險,節約工程管理溝通成本和工期。作為總指揮,孫洪莊需要外部溝通協調的工作很多,但他還是每隔幾天就要到工地上去看看才能安心。目前,冰上運動中心的基坑部分已經完成,年底前將實現結構封頂,一座隱藏在地下的市民運動空間逐漸露出真容。 

  現代科技時代的工匠精神核心還是人 

  在同事們眼里,孫洪莊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孫洪莊說,這些習慣讓他在水立方項目上獲益良多。為了讓奧運健兒能有更好的成績,水立方的泳道要求為負偏差,也就是比標準泳道長度略短。但如果偏差太多,就不能得到國際泳聯的認可,無法進入奧運序列。孫洪莊說,在給泳池貼瓷磚的時候,“工人們只用線和尺子,就要達到毫米級的精度,連眼睛都不敢眨!弊詈,“水立方”的9條泳線、10條泳道全部達到負偏差,同時通過了國際泳聯的驗收,正式有了奧運身份。如今,“冰立方”的冰面也同樣是個精細活兒。為了防止冰層溫度傳遞到基礎筏板,運動場要鋪設12層不同材質的功能層,平均厚度為5厘米。孫洪莊說:“這就需要專業制冰師經過70多道工藝一毫米一毫米地澆筑! 

  從毫米級的負偏差泳池,到毫米級澆筑冰面,孫洪莊說貫穿始終的就是工匠精神。在建造“水立方”時,孫洪莊的團隊還以“70后”為主,而現在的管理層大部分成了“90后”。在互聯網時代,年輕的建設者們思維更活躍,半徑更大,視野也更開闊,但工匠精神卻始終不曾改變,而是代代傳承。孫洪莊說,無論是用線和尺子,還是用BIM技術控制,工匠精神的核心基礎都在于人,建設者們掌握著這些工具,只有在思想上高度認同,技術上絕對嚴謹,這些工具才真正能為我所用,才能實現工程的建設目標。 

  如果說“水立方”讓孫洪莊“一戰成名”,“冰立方”就是他的職業生涯的完美收官之作。這位將建筑作品視為生命的大國工匠暢想著,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的時候,他能夠閑適的坐在“冰立方”的看臺上看一場比賽,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說:“我終于用作品圓滿地講完了‘雙奧之城’的故事。”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