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本礪新 智啟未來 重慶十八中辦學70周年優秀校友系列報道陳祖福:起航十八 夢圓清華
編者按:
歷經70年的歲月洗禮,跨越70年的風雨路程,這是一所名校的傳奇故事。
從1949年到2019年,從江北相國寺到觀音橋、鐵山坪、御龍天峰“兩校三區”,從新聲中學到重慶十八中……70年來,這所名校為國家、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社會精英。
他們是學貫中西的院士、是藝海揚帆的演藝家、是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他們從重慶十八中起航,在社會各界綻放。
在重慶十八中辦學70周年之際,我們尋訪了數位優秀校友,講述他們的“十八中故事”。此刻,請翻開歷史的畫卷,打開記憶的閘門,重溫那段青澀、難忘而又美好的青春時光。
陳教授、李華芳同重慶十八中書記劉雙文交流 陳佳 攝
重慶十八中優秀校友陳祖福 陳佳 攝
重慶十八中優秀校友李華芳 陳佳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7日11時40分訊(韋娜)7月的重慶,尚不算炎熱。但76歲的陳祖福內心澎湃不已。曾擔任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的他,正熱情地向我們介紹由他收集、整理、編排的畫冊《與往事干杯》。
這本畫冊里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見證了他和妻子李華芳在重慶十八中的成長足跡,更記錄了同一時期十八中人的青春韶華和同學情誼。
在盛夏的清晨,伴隨著淅淅瀝瀝的雨聲,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將他在十八中的青春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
第一批考上清華的十八中人
關于中學的很多事情,早已淡化于這位退休老人的腦海。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是重慶十八中第一屆高中畢業生。他在畫冊的首頁寫道:“1955年,我們305人考入重慶十八中,進入十三班讀初中,1958年初中畢業,1961年高中畢業,我們是重慶十八中第一屆高中畢業生。”
1961年7月,陳祖福所在年級畢業142人。37名同學分別考上人民大學、重慶大學等高等院校,22名同學保送到部隊院校(羅宇棟同學已成長為將軍),6名同學提前畢業到中學任教。而他和唐炯然同學更是考入了人人羨慕的清華大學,成為重慶十八中第一批考入清華的優秀學子。當年,整個四川省考上清華的學生僅50名左右。而重慶十八中就占了2個名額。
考入人人夢想的高等學府,陳祖福和家人卻顯得十分淡定,家人只說了一句“怎么考得那么遠”便再無其他。其實,對陳祖福而言,這也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中學時期,他一直擔任學習委員,并時常被評為“三好學生”。
陳老說道,在重慶十八中的學習時光,讓他得到了很多鍛煉與發展,下農村、大煉鋼鐵、挖礦、學工、學農活動……豐富的活動為后來的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成長的養分。
如果說,豐富的活動讓陳祖福向下扎了根,那十八中老師的愛與公平促使他向上生長。“十八中的老師很公平、公正,他們關心每一位學生,多年以后,我們都保持著聯系。”陳老說到。
八年畢業的“清華最長本科生”
考入清華,翻開了陳祖福嶄新的人生篇章。
由于時事等種種原因,本該6年畢業的陳祖福,在清華大學足足呆了8個年頭。他戲稱自己是“清華最長本科生”。但不可否認的是,清華大學里留下了他最美好的青春韶華。
1964年10月16日,對陳祖福而言是特別的一天。那天,他作為清華大學學生代表之一參加了《東方紅》演唱活動。他穿著白襯衫,站在人民大會堂,興奮而又激動地唱著歌。幾分鐘的歌唱時間,成了他大學生活中最美好的記憶。最后這一光輝時刻,被定格在了一張數百人的照片上。
陳教授介紹《東方紅》合唱合影 陳佳 攝
陳教授介紹畫冊《與往事干杯》 陳佳 攝
這張稍微有些陳舊的黑白照片被陳老掛在二樓的樓梯口處。他向我們指認著密密麻麻人群中他所處的位置。我們知道,這首歌,唱響了他的整個青春年華,這張照片,璀璨了他整個人生旅程。
但他從未忘記自己來的方向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