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穆長春:數字貨幣會采取雙層運營體系
新華網北京8月12日電(楊曉波)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法定數字貨幣的討論成為市場各方熱議話題。中國人民銀行在法定數字貨幣的實踐方面有哪些進展,可能會采用何種架構?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進行了闡述。
“從2014年到現在,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已經進行了五年,從去年開始,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就已經是‘996’的工作狀態,做相關系統開發!蹦麻L春透露。
對于是否采用目前火熱的區塊鏈技術,穆長春表示,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發行數字貨幣,采用純區塊鏈架構無法實現零售所要求的高并發性能。所以最后決定央行層面應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也就是說不一定依賴某一種技術路線。
談及會采用什么樣的運營架構,他表示:“央行數字貨幣采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單層運營體系,是央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而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屬于雙層運營體系!笨傮w來看,這種雙重投放體系適合我國國情,既能利用現有資源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也能夠順利提升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
穆長春進一步說,雙層運營體系不會改變流通中貨幣債權債務關系。為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雙層運營體系也不會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賬戶結構,不會對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形成競爭。由于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不會強化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這樣就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另外,采取雙層體系發放兌換央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有利于抑制公眾對于加密資產的需求,鞏固我國貨幣主權。
他認為,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這是因為M1、M2現在已經實現了電子化、數字化。相比之下,現有的M0(紙鈔和硬幣)容易匿名偽造,存在用于洗錢、恐怖融資等的風險。另外,電子支付工具,比如銀行卡和互聯網支付,基于現有銀行帳戶緊耦合的模式,公眾對匿名支付的需求又不能完全滿足。所以電子支付工具無法完全替代M0,特別是在賬戶服務和通信網絡覆蓋不佳的地區,民眾對于現鈔依賴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因此,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保持了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征,也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現鈔比較好的工具。
由于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所以對于現鈔不計付利息,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不會對現有實體經濟產生大的沖擊。同時,應該遵守現行的所有關于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定,對央行數字貨幣大額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銀行報告。另外,央行數字貨幣必須有高擴展性及高并發的性能,它是用于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盀橐龑а胄袛底重泿庞糜谛☆~零售場景,不對存款產生擠出效應,避免套利和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可以根據不同級別錢包設定交易限額和余額限額。此外,如果需要的話,央行數字貨幣還可以為央行實施負利率提供條件!蹦麻L春強調。
“對于智能合約的態度,央行數字貨幣是可以加載智能合約的!蹦麻L春強調,央行數字貨幣所具有的貨幣職能(交易媒介、價值儲藏、計賬單位)決定其如果加載了超出其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就會使其退化成有價票證,降低可使用程度,會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不利影響!耙虼,我們會加載有利于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但對于超過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還是會保持比較審慎的態度!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