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斌:“高鐵生命線”的守護者
8月13日,中國高鐵生命線的研發又有重大突破,中國鐵建康遠新材料公司新課題“高鐵節能接觸網線材”試驗品成功下線。“新研發的產品已完成前期試驗,導電性能將再提高5%至10%,是世界首次。”在位于江蘇泰州的康遠公司,45歲的總工程師、課題組組長李學斌博士說。
接觸網線材是高鐵關鍵產品,直接影響著高鐵的運行與安全,被譽為“高鐵安全線”。
作為擔綱研發國產高鐵接觸網線的第一人,早在2009年,李學斌帶領團隊即成功研發出“超細晶強化型銅鎂合金”接觸網導線,被譽為是中國高鐵電氣化技術的重大突破,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而且每噸比外企降低2萬元。僅此一項,10年來為高鐵建設降低成本近百億元。
2008年1月,在中國科學院完成博士學業后,李學斌加入了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公司,適逢中國高鐵建設正經歷大規模引進消化的過程。高速運行的列車受電弓對接觸網線提出更高強度、更優導電性能的要求。中國高鐵建設初期,受技術限制,大量接觸網線都需進口。
也是2008年,為打破困局,國家科技部和原鐵道部啟動了《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數百家相關領域最強企業、高校院所和重點實驗室共1萬多科研人員參與其中,自主研發高鐵相關新技術。剛出校門的李學斌很快擔綱關鍵裝備技術研究中的“高速鐵路高強高導接觸網導線及其部件的研制”子項目。
“好馬配好鞍,每件都是高端定制。”為了讓新產品順利問世,李學斌依托康遠新材料公司,精心準備每一組配套設備。通過改進合金比例、改良制造設備和創新連續擠壓工藝,把高強度、高活躍性的“鎂”和高導電性的“銅”結合在一起,在提高強度的同時確保高導電性能。
把實驗室當成家,李學斌在廠里一蹲就是大半年。江南的夏季陰雨連綿,高溫高濕。李學斌厚厚的眼鏡片一次次被熱氣遮擋,擦一擦,繼續干。通過大量的試驗、改進,原本“緊繃”的接觸線的導電性提高10%左右,抗疲勞性提高近50%,強度也得到大幅提高。
2009年7月,“超細晶強化型銅鎂合金”接觸網導線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崇祺、錢清泉組建的專家團隊評審。同年9月,新產品在時速350公里的鄭西高鐵試掛,運行狀態穩定。
此后10年間,李學斌始終在高鐵接觸線領域保持著創新熱情。2013年誕生了新疆“百里風區”新接觸線,在蘭新鐵路電氣化改造和蘭新高鐵上得到大規模應用。在250公里時速下,接觸線在列車高速通過狂風區時,性能仍能保持穩定;2014年,成功研發滿足時速400公里高鐵的接觸線,抗拉強度再提高8%,導電率再提高13%,成功應用于韓國西部高鐵;2015年,技術團隊再研發新型接觸網線材,在大西高鐵試驗段成功試掛,強度達到580兆帕,承力索導電率達到80%;2016年,成功研發出新型吊弦線技術,使線材抗疲勞壽命提高3倍……
截至目前,李學斌團隊獲得80余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42項;參與修訂行業標準2項,地方標準2項,修訂國際通用IEC標準2項。
“由幾十項專利組成的專利群,使我們在高鐵接觸網線材領域始終保持世界領先。”面對“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北京市“青年五四獎章”、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多項榮譽,李學斌把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