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奇跡!開胸“修”心臟 94歲老人“起死回生”
8月14日,在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病房里,94歲的劉老爺子躺在病床上,開心地和家人聊著天,場面十分溫馨。20多天前他因為心臟不適臥床不起,多天水米難進。讓老人起死回生的是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團隊的不懈努力與奮力救助,他們再次創造了臨床醫學上的奇跡,完成了全國首例94歲老人全麻下心臟外科手術。
被勸出院
94歲老人已水米難進
“老爺子十年前就有過心臟不適的情況,活動鍛煉后胸悶氣喘的,但當時我們也沒重視,”回憶起父親一拖再拖的就診經歷,兒子劉先生很是后悔,“直到今年6月份老爺子情況變嚴重了,臥床不起,我們才趕緊找醫院救治。”老人曾在六合區醫院住了40多天,但病情沒有得到緩解,最后被勸出院。出院后老爺子在家里,因為病痛常常臥床不起,茶飯不進,他自己掰算著日子,對兒子說大概也就三四天活頭了。
“從六合區醫院出院后,老爺子當時情況很不好,但我不想就這么看著他離開,”兒子劉先生補充道,“因為老爺子年齡太大,身體整體素質過低,很多醫院沒有接收。我到處打聽,上網去找,看有沒有可能挽救。”最后通過朋友介紹,聽說鼓樓醫院做過一些難度大的手術,劉先生想試一試,最后找到了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醫生。
風險極高
老人心臟有四大毛病
“那時候,我一看患者這么大歲數,也不敢盲目下判斷,雖然以前做過90歲的手術,但說實話,那位患者的身體狀態要比劉老爺子好一些。”提起最初在門診時的場景,王東進醫生印象很深:“患者有過腦梗、下腔靜脈血栓、冠心病等病癥,心臟上還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心房顫動的情況,這四樣毛病要同期解決還是非常困難的。最重要的是心功能也嚴重下降,左室EF34%。”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病患,到底是治療還是不治療?在和病人家屬溝通后,看著病人十分強烈的求生意志和家人的救治意愿,王東進醫生不忍放棄,“面對這樣一個病人,如果我們不做搶救性的治療,他就沒有任何生存或者說提高生活質量的可能了。”經過磨合和討論,王東進醫生和他的團隊決定幫助這位病人,7月22日,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接收了高齡患者劉老爺子。
雖然頂著強大的壓力,但醫生們也有著迎接挑戰、攻克難題的信心,術前給患者進行了積極的治療評估,在7月29日給患者在全麻情況下進行了主動脈瓣置換+二尖瓣成形術+三尖瓣成型術+房顫射頻消融術,手術進行了4個小時,十分順利。
現狀:
心外科65歲以上患者已超33%
“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一直在以挽救重癥心臟病患者為己任,一直在迎接這樣的挑戰。十年前,就做過90歲的全國首例,現在又挑戰了94歲高齡的重癥病患。”對于手術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復,王東進醫生很激動,“很榮幸,也很感謝病人能相信我們。我們也愿意繼續努力,克服難題,為病人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
其實在2000年之前,很少有醫院會給6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做心臟手術,2003年,鼓樓醫院才第一次為80歲以上的患者進行心臟手術,因為在心臟手術中年齡是獨立的影響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手術風險一定是增加的。到了80歲,手術風險會急劇上升,到了90歲更是一種挑戰。而如今,隨著醫療設備的創新和醫護團隊的探索,越來越多的老人能有就醫和康復的機會,2019年上半年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65歲以上手術患者已達到391位,超過手術患者總數的33%。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現,近20年來,全球死亡第一位因素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每10個死亡的人中有3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王東進主任建議,年輕人要多多運動,加強體質,保持健康;而老年人恰恰相反最好要降低運動強度,或者說要適度運動,因為年齡大后身體臟器會受不了高強度的運動,所以可以選擇慢跑、散步或做做拉伸。
通訊員 王娟 柳輝艷 實習生 吳怡雯 盧文倩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蘊琦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