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失重”,國產大片口碑滑落
國產大片是提升國產電影票房份額、建設電影高原高峰、與進口大片正面競爭的中堅力量。鑒于其投資大、創作陣容強,理應在藝術和技術上都做成精品,實現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近年來,我們也的確看到了《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既有視覺沖擊力、也有情緒感染力的優秀作品。遺憾的是,國內市場更多見的卻是投資不小、場面宏大、口碑撲街的爛片,前有《阿修羅》撤檔、《歐洲攻略》慘敗,近期則有《上海堡壘》遭差評,即便主打情懷、票房尚可的《烈火英雄》,豆瓣評分也不足7分。分析國產大片失利的原因,幾乎都是劇作出了問題。
以《烈火英雄》和《上海堡壘》為例,筆者認為,問題出在創作者過于偏重大場面制作和大明星運作而輕視劇本打磨上。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容量有限,當創作人員過多依賴場面戲、特效戲沖擊觀眾視覺時,就不可能留有足夠的容量去鋪墊情感、交代情節、塑造人物,必然導致情節漏洞百出、人物呆板生硬。而作為導演,對特效、爆炸、戰爭等場面戲用力過多,也會牽扯主要精力,無心打磨文戲,難免使情節和細節粗糙。《上海堡壘》就把重點放在與外星人的空戰和地戰上,不是大樓被毀,就是全城陸沉,特效場面宏大,但原作的愛情重心卻被潦草處理,難以讓人入戲。《烈火英雄》也是用大量的特效鏡頭渲染熊熊烈火,呈現建筑和油罐爆炸的驚心動魄,救火現場的文戲部分卻大多缺少推敲,令人遺憾。這種創作重心的顧此失彼,帶來的問題就是劇作上對三個基本原則的違背。
一是在環境氛圍營造上違背真實性和邏輯統一原則,難以讓觀眾信服。《上海堡壘》是一個關于地球人用先進武器和科技抵抗更強大外星文明入侵的科幻故事,公眾對當前的科技發展有直觀的認知,因此這個故事只能放到將來時態中,這就要求包括人物日常生活環境在內的視覺呈現都要具備未來感。《流浪地球》把故事設定在2075年,人類只能住在地下城,雖然地下城的環境設定是市井化的貧民朋克風,但深達數千米的地下城、地面的肅殺氛圍、龐大的運輸工具等都營造出了未來感。《上海堡壘》卻一面設定一種可以對抗外星文明進攻的發達科技,以及五年就能重建一個新上海的技術狀態,一面卻又把角色的生活世界設定成與當下無異的寫實性的上海,如石庫門的老房子、搭著腳手架的擁擠街道、主角所住的破舊而毫無科技感的宿舍等,這就造成了“世界”觀的嚴重不統一,讓觀眾困惑。
二是在特定人物的行動和行為處理上違背專業性原則,英雄難以立起。《烈火英雄》是一部以消防員為表現對象的現實題材電影,類型屬于災難片。消防救援的專業性很強,本可以成為重要看點,但影片一系列不專業的設定卻適得其反。例如,或許是為了集中劇情和便于拍攝調度,影片中石油化工碼頭爆炸災害救援中,指揮中心和急救中心都設在緊靠油罐的危險區內,嚴重違背常識。在指揮中心人員構成里,石化碼頭代表僅有難稱技術行家的總經理一人,他還頻頻撒謊,把人命當兒戲。為突出黃曉明飾演的消防員江立偉冒著生命危險到被火炙烤的樓梯上去手動關閉閥門的英雄形象,影片讓他在筋疲力盡和大火炙烤中獨自去(同行的戰友受傷)完成旋轉每個閥門八千圈的高難任務,對后續支援和替代力量沒有交代;杜江飾演的中隊長率領的負責保護危險化學品的消防隊伍遭遇斷水和大火包圍,指揮中心和現場也沒有救援力量予以發現支援,不能不讓人對這場救援行動的專業性產生懷疑。還有類似歐豪飾演的消防隊員不帶刀斧等破拆工具,赤手空拳在入海口清理垃圾堵塞,以至于被漁網纏住而淹死等情節設置,顯然意在制造悲劇效果、塑造英雄人物,卻嚴重違背消防救援的專業性,影響觀眾對中國消防隊伍形象的正面理解。
這種不專業性,同樣存在于《上海堡壘》中,在對外星文明釋放出來的金屬材質捕食者早有應對性研究和演練的情況下,地球部隊使用的仍是完全無效的手槍、沖鋒槍,甚至以肉搏方式來對抗,顯得極為幼稚。
三是人物的言行反應違背情感合理性原則。《烈火英雄》中,消防員準備爬上油罐頂部滅火,江立偉發現有爆炸危險,勸說自己身邊的消防員盡快撤離,當爆炸發生時,隊友得以幸免,此時,中隊長卻指責江立偉的勸退阻礙了自己的隊員成為英雄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