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升級 今年銀保監會、證監會開出2598張罰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當前,整治金融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已成為金融監管的“重頭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證監會已開出107張罰單 ,銀保監會開出2491張罰單。在2598張罰單的背后,透露出的是金融監管部門對于違法違規行為的從嚴監管態度和高壓執法態勢。
隨著穿透式監管的逐步深入,金融市場的稽查執法力度不斷加大。不單是罰單數量增加、處罰金額增長,頂格處罰、終身行業禁入、刑事追責、民事賠償及誠信記錄等,表明我國金融市場的立體追責體系進一步完善。
銀保監會開出罰單2491張 嚴查涉房貸款、銷售誤導
截至8月29日,年內銀保監會網站共公布罰單2491張。其中,銀保監會機關公布罰單9張,銀保監局本級公布罰單936張,銀保監分局本級公布罰單1546張。
其中就銀行業罰單而言,涉房貸款仍是今年以來監管的重中之重。也印證了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今年2月份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提出的房地產金融是下一階段監管緊盯的幾個重要風險領域之一。
為嚴厲查處各種將資金通過挪用、轉道等方式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近日,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19年銀行機構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的通知》,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32個城市,重點檢查銀行在開發性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款、經營性物業貸款等四大領域的房地產業務,尤其將對銀行通過表外、同業等渠道“輸血”房地產市場的違規行為予以嚴厲處罰。
保險業罰單方面,違規開展業務、編制虛假材料、銷售誤導、產品不符合監管規定等都是常見處罰原因。其中,編制虛假材料的相關違規占比最高,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等相關違規的罰單累計超百張。另外,“朋友圈銷售誤導”也成為今年以來處罰的高頻問題。
從被罰主體來看,保險中介機構也是多數罰單的“主角”。處罰的事由除較為常見的編制虛假的報表、資料,給予投保人合同以外的利益,虛列、套取費用外,還包括未按期申請延續許可證、臨時負責人實際任期超過3個月、未按規定投保職業責任保險、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的高管人員、與非法從事保險中介業務的機構發生保險代理業務、向未辦理執業登記人員發放傭金、未開立獨立代收保費專用賬戶等。
證監會開出107張罰單 主打內幕交易和信披違規
截至8月29日,年內證監會官網已開出107張罰單,其中,涉及內幕交易的罰單有48張,占全部罰單的44.9%;涉及信息披露違規的罰單有33張,占比為30.8%,其他被處罰的違規行為還涉及傳播虛假信息、操縱市場、違法買賣股票、未按規定申報證券投資等。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內幕交易和信息披露違規成為“重災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利可圖,這兩類違法違規行為是共生的,信息披露的不及時、不合規,是造成內幕交易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內幕交易、信披違規直接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不利于價值投資觀念的普及,使資本市場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從證監會超過100張的罰單數量可以看出,今年監管層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加大了監管強度和問責力度,這有利于對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債務違約等情況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預計年內監管層打擊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不會改變,依舊將強化對上市公司及中介機構的處罰問責力度,凈化資本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