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晚期胎心監護異常?要警惕胎母輸血綜合征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日訊12時 眾所周知,寶寶在母親子宮內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能量都是由母親提供。母親通過臍帶將血液、氧氣、各種營養物質輸送給寶寶。但在臨床上有一種特殊的疾病,能夠讓寶寶把自己體內的血液,通過胎盤的絨毛間隙返送入母親體內,這種疾病就叫做“胎母輸血綜合征”。最近到重慶國賓婦產醫院進行常規產檢的蔡女士就差點因為這種疾病失去寶寶,幸運的是,目前,經過醫生的全力救治,蔡女士的寶寶已經脫離了危險。
王琳教授和患者交流 醫院供圖
超聲團隊“神助攻” 產科醫生發現大問題
8月23日, 28歲的蔡女士早早地來到重慶國賓婦產醫院產科門診做產檢,這是她第一次懷孕,已經33+6周了,離預產期不到2個月。寶寶胎動一直比較少,不鬧騰,蔡女士覺得,她的孕期過得還算輕松。然而,這種輕松的背后,危險正在悄悄靠近……
蔡女士本以為這只是一次常規的產檢,沒想到胎心監測結果并不理想,胎心基線變異有減少,這引起產科王琳教授的重視,讓蔡女士立刻做B超。檢查中,超聲科醫生劉青春發現蔡女士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增高,羊水偏少,請龍承君主任仔細查看超聲后,在超聲診斷中做出了明確提示!
一周時間,羊水竟少了一半,還有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也在增高,王琳教授懷疑胎兒有貧血、宮內缺氧的可能,遂將蔡女士收治入院做進一步的觀察與治療。就這樣,蔡女士茫然地住了院,她還以為只是羊水太少,需要補羊水,而很多媽媽補羊水也容易補上來,所以此時的她并不擔心自己的情況。
可直到8月24日中午,蔡女士胎心監護顯示仍有異常,寶寶在肚里一動不動,采用吸氧、左側臥位等方式調整,情況依然沒有明顯改善。王琳教授當機立斷,準備盡快剖宮產,立刻聯系兒童醫院,下午就將寶寶取了出來!
生死時速通力配合 “雪娃娃”轉危為安
8月24日下午,訓練有素的產科、兒科、麻醉科專家們集結在手術室,為了營救蔡女士和她腹中情況危急的寶寶,展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戰斗。手術開始2分鐘就取出了寶寶,只見一個心跳微弱、沒有呼吸、沒有肌張力、全身極度蒼白的“雪寶寶”出現在大家眼前,出生Apgar評分僅2分!見寶寶情況如此嚴重,王琳教授立即采取了延遲斷臍帶的處理方法,將臍帶里面的血液全部推向胎兒,這個關鍵的舉動對緩解寶寶的嚴重貧血至關重要。
手術中,國賓醫護團隊配合默契,反應快速,立即開始心肺復蘇操作,寶寶很快有了反應,心跳迅速恢復正常,在正壓通氣后,寶寶發出了響亮的啼哭。重慶市兒童醫院醫生此時也趕到手術室,加入搶救隊伍。通力配合下,一場與“死神”較量的硬仗在緊張卻有條不紊的氛圍中落下帷幕,蔡女士的寶寶終于轉危為安。很快寶寶就被接去了市兒童醫院……
為何會出現“雪寶寶” 要警惕胎母輸血綜合征
據了解,蔡女士的寶寶出生血紅蛋白含量僅41g/L,僅為正常足月新生兒的四分之一(正常足月新生兒血紅蛋白含量應在140-220g/L范圍內)。結合其他檢查,確診寶寶所患的疾病為十分罕見的胎母輸血綜合征。好在早期診斷及時,剖宮產將寶寶取出,目前,經過48小時的觀察治療,寶寶現在的血紅蛋白含量恢復至176g/L,脫離危險。
寶寶身上沒有傷口,前期胎心監護也一直是好的,怎么寶寶剛出生血紅蛋白這么低,寶寶的血去了哪里?其實寶寶的血沒有去哪里,都在媽媽身上。
胎母輸血綜合征(FMH)是一種少見的產科疾病,指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絨毛間隙進入母體血循環,引起胎兒不同程度的失血貧血及母親和胎兒溶血性反應的臨床癥候群。大量輸血可造成胎兒嚴重貧血、宮內缺氧、甚至死胎。簡單來說,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寶寶的血進入了母親的身體內,從而導致寶寶出生就貧血。
胎母輸血綜合征發病隱匿,發病率僅為1/1000-1/3000,臨床上缺乏特異性診斷標準,早期診斷困難,容易漏診。
“很多醫生可能根本就沒見過這種病。如果超聲檢查不提示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增高,很容易漏診,B超的結果對我們產科醫生來說非常重要!”王琳教授說。
據王教授介紹,孕中、晚期胎動減少,是胎母輸血綜合征的早期信號,結合胎心監護異常,血液甲胎蛋白篩查,醫生可以早期診斷!而對于準媽媽來說,定期產檢,堅持數胎動,一旦發現異樣,及時就醫最重要!(文/馬甜)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