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六乙:敢想 敢改 敢錯 敢當
“一腳踏入排練廳,筆者還以為走錯了門,滿地的彩電、沙發、冰箱、抽水馬桶還有電動洋娃娃,這些電氣化時代的家電,使人絲毫感受不到仇虎所生活的舊中國農村的氣息。分布在舞臺各個角落的十臺電視機,都裝上了攝影鏡頭,電視里時而播放著動物世界,時而播放著電影《原野》的精彩片段,時而又是把旁觀者的影像投入其中……”
2000年8月4日,北京日報文體新聞版稿件《小劇場話劇〈原野〉當真敢想敢改》中,作者用充滿好奇和懷疑的筆觸記錄了李六乙導演還在排練中的話劇《原野》。然而,隨著這部劇的首演,一場人生中最強烈的“暴風雨”朝著導演李六乙撲面而來……這場“暴風雨”也奠定了他創作道路的一個基調,近二十年來這樣的風雨幾乎從未缺席,而他一直逆風前行。
李六乙工作照。
樣板戲年代的戲曲啟蒙
可以說,李六乙的身上一直被牢牢貼著“先鋒”“前衛”的標簽,但如果回溯他的經歷,你會發現他其實是腳踏實地地從傳統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
父親是川劇名丑笑非,從小在川劇院長大的李六乙,戲曲啟蒙來自樣板戲。那個年代,能聽到的川劇全是京劇樣板戲的移植,他卻喜歡的不得了,《紅燈記》《智取威虎山》《蘆蕩火種》……所有戲每個角色的每句臺詞他都倒背如流。
高考落榜后,李六乙接替母親進入四川省川劇院資料室工作。在劇院工作那三年,剛好趕上全面恢復傳統戲,許多老藝術家都回來演戲,他看到了許多好東西。“當你看過好的東西后,你就有了鑒賞力。”李六乙認為,在四川的那二十多年自己在戲曲方面受到的滋養,對他后來的創作影響非常大。
1979年,李六乙在報紙上看到中戲導演系恢復招生,王曉鷹、宮曉東、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