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O2O愛鮮蜂關停? 投資方中商惠民自相矛盾
O2O社區電商平臺愛鮮蜂近期被傳疑似停止運營并搬離原辦公場所。9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中商惠民方面核實愛鮮蜂運營情況,但是中商惠民內部卻給了兩種不同的回復。一方面稱,愛鮮蜂改名“惠購GO”;另一方面則稱,愛鮮蜂目前處于升級中,并未合并。
愛鮮蜂未來走向究竟如何,還很難下定論,但分析認為,本想以復購率更高的生鮮商品作為切入點的愛鮮蜂社區配送平臺,在各大資本、巨頭加碼生鮮電商的沖擊下,面臨著低毛利和高運營成本,沒有資本輸血也難怪黯然離場。
品牌關停?
據三言財經報道,O2O社區電商平臺愛鮮蜂疑似停止運營。目前,愛鮮蜂已搬離原辦公場所,店主表示愛鮮蜂早已停止供貨,并于今年7月收到愛鮮蜂方面給出的正式停運通知。此外,在小米應用、蘋果等應用商店已搜索不到愛鮮蜂App,疑似被各大應用商店下架。而騰訊應用寶則顯示該應用正在內部優化,暫時不提供下載。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在安卓、蘋果等應用商店搜索愛鮮蜂App,均未搜索到相關信息。同時,掃描愛鮮蜂官網的App下載二維碼時,則顯示“網絡出錯”。撥打此前公布的愛鮮蜂400服務電話,則為無此業務號碼,而中商惠民的400服務電話中的愛鮮蜂咨詢熱線也一直處于忙線狀態。
此外,通過美團App搜索“愛鮮蜂”時,則出現“點外賣”和“去店里”兩種形式。“愛鮮蜂網上超市”則為“休息中”狀態,并顯示“本店暫無在售商品”等字樣。
隨后,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地址來到石景山附近的門店詢問愛鮮蜂事宜時,門店店主表示:“自己此前確實和愛鮮蜂有合作,但是愛鮮蜂現在已經倒閉了,幾個月前就收到了愛鮮蜂的通知,不供貨了,而且讓我們關閉系統。”記者也看見了擺放在門店的印有愛鮮蜂字樣的冰柜。
據門店店主介紹,愛鮮蜂此前的合作方式為在門店內設立站點,并為門店提供商品供應鏈等服務,而門店則采取提點抽成等方式來獲得收益。目前,愛鮮蜂方面已將門店應得收益結清。
資料顯示,愛鮮蜂創立于2014年,是最早一批進入O2O領域的社區電商,2015年在全國超過1萬家合作便利店。愛鮮蜂平臺產品以生鮮為主,涉及產品品類包括生鮮、酒水飲料、特色鹵味、生活必須品等。
變更or升級?
實際上,在2017年,中商惠民就正式宣布,完成對社區電商愛鮮蜂戰略投資并控股,雙方將在各自優勢資源上協同合作發展。同時愛鮮蜂創始團隊將繼續保持對公司的獨立經營權。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中商惠民官網聯系電話向其詢問愛鮮蜂運營情況時,中商惠民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愛鮮蜂目前更名為“惠購GO”了,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并使用。
隨后,記者通過中商惠民全國服務熱線“惠購GO”業務板塊核實愛鮮蜂改名情況時,其工作人員卻表示,并沒有合并,愛鮮蜂目前正處于系統升級中,暫時不提供服務。關于愛鮮蜂何時能升級完成投入運營,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而“惠購GO”平臺此前一直都存在。但是與愛鮮蜂不同的是,“惠購GO”是以拼購模式為主,并且需要消費者前往自提點提貨。
據了解,中商惠民早在去年10月就推出了社區拼團項目“惠購Go”,目前已覆蓋一、二線主要城市。“惠購GO”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采取拼團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高性價比的商品。“惠購GO”涉及糧油調味、生活用品、飲料、酒類、休閑食品、方便速食、辦公用品等品類商品。
路在何方
盡管愛鮮蜂誕生是為了解決O2O社區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但平臺產品以生鮮為主,當前生鮮市場風起云涌,各大資本、巨頭紛紛入局生鮮賽道。一批生鮮電商崛起。而一些早期在生鮮領域蹚路的企業,在得不到資本輸血的情況下,面臨著高昂的運營成本,必然加速了企業黯然離場節奏。
資深零售業媒體人陳岳峰認為,生鮮電商普遍處于虧損狀態,線下社區生鮮業態也鮮有盈利者,就算現階段已有盈利或達到盈虧平衡的,未來的持續性也存在很大變數。生鮮電商要在一個易損、敏感、高頻但極其注重價格的非標品類里追求高毛利和高回報的未來,短期內基本沒有機會,如果解決不了單量、客單價和前臺運營與配送成本問題,就幾乎無法看到盈利的希望。
“從整個行業來看,愛鮮蜂的經歷是整個行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探索過程。”零售業專家胡春才認為,無論從社區配送還是從生鮮電商的角度來看,愛鮮蜂走的是一條低毛利的路。低毛利而又迅速的擴張必然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撐。而作為一個回報周期長的零售業來講,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達到自給自足的狀態。無資本支持,黯然離場是能有所預見的。
對于生鮮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胡春才判斷,以性價比為主打的電商模式并不適用于生鮮領域。未來,生鮮一定會走向高毛利的發展趨勢。通過提高生鮮商品的品質,進而拉大生鮮商品的高毛利。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趙馳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