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夢想"擺渡人"的家國認同:"香港回歸就像回到媽媽身邊"
人民網香港9月18日電(王捷 喬外 皇甫萬里)正午,香港九龍觀塘偉業街,青年白領行色匆匆,成了映在寫字樓玻璃幕墻上的一道風景。高層辦公室里,記者見到這個從十五六歲就開始推動兩地青年交流、助力香港青年實現內地創業夢想的90后龍允生。
DREAM STAGE “夢想舞臺”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頑皮學生蛻變,懷揣使命用力奔跑
西裝革履的龍允生就職于香港一家金融公司,同時,他還擁有很多社會角色,在不同的社團組織里為兩岸四地青年的交流搭平臺、構對話、創機遇。回憶自己的起點和初心時,他自嘲曾是一個“品學兼差”的學生,12歲時在父親的鼓勵下參加了一個交流團,從此發現自己在組織活動和人際交流方面的潛能,“這是我的人生轉折點”。從策劃組織粵港實習計劃、菁英義教團、夢想交流營等項目,到收獲“2018大灣區青年領袖”“第二屆世界十佳廣府青年”等稱號,他在奔跑中成長,扮演著兩地青年夢想“擺渡人”的角色。
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金紫荊廣場升旗禮。受訪者供圖
增進家國認同,感受國家文化背后的底蘊
每年五四青年節都會到場參加金紫荊廣場升旗禮的龍允生,對家國有很深的認同感。“我們有一個比喻,香港回歸就好像回到媽媽身邊。但是成長過程中媽媽沒有陪在身邊,你跟他們說要愛,他們愛不起來。了解、認識是建立歸屬感的一個很重要方式。所以,我們堅持去做。”他還提到,現在香港青年了解內地的機會遠比以前多,他們可以熟練使用微信支付、淘寶、美團外賣等應用,但距離真正認識、感受國家文化背后的底蘊還有一段路。
“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學生合影。 受訪者供圖
大灣區給香港青年史無前例的機會
對于數月來香港發生的街頭暴力,龍允生用“很緊張、很擔心”概括自己的心情。“表達訴求的方式有很多種,但破壞公共設施、罷課甚至鼓動他人,會影響秩序。”雖然香港青年正經歷著買不起房的焦慮,以及對前途不確定的擔心,但龍允生充滿信心:“最困難的時候都肯定會過去”,香港人要重拾“獅子山精神”,去拼搏、堅持,把握機遇。經過時間的沉淀,香港會變得更好。
龍允生主持“尋找灣區商機”主題活動。 受訪者供圖
他特別提到,大灣區“9+2”座城市其實給了香港青年史無前例的商機。在他的“粵港青年實習計劃”項目中,就有香港學生獲得騰訊深圳總部的實習機會,1-2個月的實習體驗不僅拓寬了眼界和思路,還了解到未來可以有無數種可能。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完善的資源配套、無限的發展空間,香港青年要擁抱大灣區這個機會。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