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充實社保全面推開 保障民生與上市公司質量雙行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在試行了一年零十個月之后,9月20日,五部委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未來15個月,納入劃轉范圍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將基本完成國資劃轉社保工作。
具體來看,中央層面,具備條件的企業于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確有難度的企業可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中央行政事業單位所辦企業待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完成后予以劃轉;地方層面,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劃轉工作。
業內人士指出,國資劃轉社保后,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社保基金支付壓力,而且還有可能實現社保基金較大收支盈余,為進一步降低社保征繳比例創造條件,讓更多國有資產真正成為保障民生的載體。另外,也將對國有上市公司持續提高分紅能力、完善股權結構、優化公司治理機制具有積極意義。
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工作全面推開
9月20日,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資委、稅務總局、證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全國劃轉工作的時間表:中央和地方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于2019年全面推開。其中,中央層面,具備條件的企業于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確有難度的企業可于2020年底前完成,中央行政事業單位所辦企業待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完成后予以劃轉;地方層面,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劃轉工作。
在股權劃出劃入雙方的義務方面,《通知》明確國有股東應做好相關企業股權劃出工作,督促企業及時辦理相關手續。承接主體應扎實做好企業股權接收工作,保證接收股權的集中持有和單獨核算,接受考核監督。劃轉的地方企業國有股權,統一由各省級人民政府設立的一家國有獨資公司集中持有、管理和運營,或委托一家具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功能的公司專戶管理。
在劃轉責任主體要求方面,《通知》明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對本地區劃轉工作負總責,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落實辦法,確保按要求完成劃轉任務。同時,要加強對承接主體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劃轉的國有資本專項用于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各級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資監管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切實履行職責。
在規范劃轉操作的要求方面,《通知》將《關于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關事項的操作辦法》作為附件,要求全國劃轉工作嚴格遵照上述操作辦法執行,規范劃轉操作。
在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決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明確了按照“試點先行、分級組織、穩步推進”的原則完成劃轉工作。
今年7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
充實社保 民生與資本市場雙受益
近幾年來,社保基金的可持續性受到廣泛關注。為了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監管層做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其中就包括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根據《方案》提出,將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范圍。公益類企業、文化企業、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中國企業聯合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表示,通過全面劃轉國有股權充實社保基金,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社保基金支付壓力,而且還有可能實現社保基金較大收支盈余,為進一步降低社保征繳比例創造條件。
從目前國資劃轉社保的情況來看,僅在2018年,中央層面就分兩批進行劃轉,包括18家中央管理企業和6家中央金融機構。
具體來看,2018年3月份國資委宣布,在中國聯通、中國有色、中農發三家企業開展首批股權劃轉試點。同年11月份,國資委又選擇了中國華能等15家企業開展第二批劃轉工作。加上近期將實施劃轉的35家中央管理企業,國務院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53家央企劃轉社保總額將達到6038億元。
另外,從財政部方面來看,目前已有12家中央金融機構實施了劃轉工作。
中金公司市場策略分析師王慧曾表示,結合去年10月份國務院首次公開的國有資產“家底”情況,據測算,每劃轉3.8個百分點的國有資本即可支持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繳存比例下調1個百分點。
王慧認為,隨著社保基金規模和影響力的壯大,社保基金將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最大、最專業、最穩定的長期投資者,有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劉興國認為,隨著《通知》的落地,預計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圍繞為國有股權順利劃轉創造條件、制定具體實施落實方案展開,包括明晰劃轉對象的股權、解決擬劃轉股權的抵押質押凍結等問題,以及由劃轉工作牽頭股東加快協調各方按持股比例制定具體劃轉方案。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表示,由于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國資國企、社會保障、資本市場、收入分配等多個領域,建議應制定更為長期的投資方案和發展規劃,建立更為穩定的統籌協調、運作方式和退出機制,逐步培育國有資本承接主體真正成為長期價值投資的引領者,增強資本市場的政策適應性,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社保基金和資本市場的深度協同發展。
倒逼上市公司提高質量與分紅水平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后,承接主體獲取收益的方式是“分紅為主,運作為輔”。也就是說,國有資本的收益主要來源于股權分紅,今后由各承接主體的同級財政部門統籌考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需要和國有資本收益狀況,適時實施收繳,專項用于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不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盤和林認為,“分紅為主,運作為輔”的獲益方式意味著社保基金踐行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以長期持有、保值增值為投資目標參與市場投資。
談及承接國資劃轉后,社保基金獲取收益的方式,對A股市場有何影響?盤和林認為,一方面,社保基金通過專業的分析師團隊,能夠有效辨識具有投資價值的“滄海遺珠”,進而為股市注入活力。同時,社保基金作為風向標,將引導大量市場資金流入這些標的企業,有望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價值發現”功能,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緩解企業的融資壓力,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另一方面,社保基金的長期投資,能夠進一步增強機構投資者在股市的權重和影響,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積累和風險控制能力,并在市場中起到“穩定器”作用,引導市場理性投資,積極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平穩運行。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 “目前,國有資本交易是不活躍的,更多是長期持有的概念,讓社保基金持有一部分上市國有資本,有利于完善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優化公司治理機制,對國有企業本身發展是有意義的。”
談及國資劃轉社保還應完善哪些舉措以更好地彌補社保基金缺口,何南野認為,一是具有高盈利能力的公司應通過提高股息派現比例來更多地充實社保基金,劃轉時應充分考慮被劃轉資本的分紅能力;二是應讓獲取收益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由此才可以更大程度地解決社保基金面臨的壓力。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