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種番茄 探索智慧農業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知道任何關于科技前沿的猛料,歡迎將新聞線索發至:gzrbkc@126.com,我們將有專人進行回復和處理。
據全媒體記者獲悉,日前,騰訊與歐洲頂級農業大學 WUR(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智慧溫室種植大賽”預賽結果揭曉,經過24小時黑客馬拉松溫室算法模擬賽的激烈角逐,來自三星電子、中國農科院、先正達(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農化公司)及首爾大學等的5支隊伍脫穎而出。
他們將從12月起挑戰用AI和IoT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遠程控制溫室種植番茄,達到五大目標:品質好、產量高、能耗少、自動化、技術可遷移,探索未來智慧農業的最大技術可能。
在去年的首屆大賽中,AI算法展現了巨大潛力,在4個月的黃瓜生產中實現了17%的凈利潤增長。今年大賽將繼續利用AI和IoT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挑戰在6個月內遠程控制溫室種植番茄,并向5個目標不斷邁進:品質好、產量高、能耗少、自動化、技術可遷移。
從12月開始,這5支優勝團隊要將虛擬數據與瓦赫寧根大學的真實溫室結合,利用攝像頭或其他傳感器等收集溫室氣候及作物生成數據,打造AI算法優化作物種植決策與溫室遠程控制方案,再利用仿真溫室環境的模擬器進行效果測試與模型迭代,從而創造一個可控環境下的通用人工智能種植方案。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其應用已逐漸滲入農業生產全過程。在產前階段,人工智能可通過對土壤成分的檢測分析,選擇適宜種植的作物品種,合理施肥。另外,還可幫助篩選和改良農作物基因,達到提升口味、增強抗蟲性、增加產量的目的。
在產中階段,人工智能技術可識別作物品種、病害程度和雜草生長情況,實現智能預防和管理病蟲草害,減少經濟損失。
在產后階段,具有計算機視覺的機械臂可進行農產品售前品質檢測、分類和包裝等工作;用大數據分析市場行情,可幫助農產品電商運營,引導企業制定更靈活準確的銷售策略等。
據了解,騰訊AI Lab還在今年與中國農科院信息所成立智慧農業聯合實驗室。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文靜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