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妙招助你產后快速恢復
對于孕產知識有所了解的新媽媽們都知道,產后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子宮恢復問題了。而這些新媽媽應該也明白,產后子宮恢復不良是一個產檢的問題,更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其是產后恢復的重點問題。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可能會帶來很多的麻煩。既然明確了這一點,那么我們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夠更好的促進產后的子宮恢復了。對此,很多新媽媽都有自己的妙招,專家對此也有所見解,于是我們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下,以下的五個方法可以更好的促進產后子宮恢復。
妙招一:及時排尿
產后,醫生常常會囑咐媽媽要盡早排尿,一般在產后4小時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于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潴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二:產褥期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后要臥床,怕受涼。不過,產后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后最好別“賴床”,第二天盡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于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妙招三:哺乳刺激
刺激乳頭也能幫助子宮收縮。因此,不妨在產后讓寶寶盡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喂奶的媽媽,也可以采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妙招四:別當臟媽媽
分娩后沐浴,對媽媽來說有益無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陰傷口及周圍的細菌不易停留,還能促進外陰傷口血液循環,有利于傷口愈合。如果是剖宮產,而且采取的是皮膚橫切口、皮下縫合的方法,那么沐浴時水是絕對不會進入傷口的。只要在傷口表面敷一塊紗布,不讓水直接沖擊傷口即可。當然,傷口畢竟是很嬌嫩的,所以沐浴完畢后,傷口應該重新換藥,切勿用濕毛巾在傷口上來回擦。
妙招五:按摩
在產后初期經常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也是刺激恢復的方式。
產后一定要及時排尿,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分娩的過程中膀胱受壓,產后不及時排尿很可能會妨礙子宮收縮。在產褥期,老人可能會建議我們臥床休息,然而為了子宮能夠更好的恢復,你可千萬不要躺在床上不活動,適當的活動可促進惡露排出,有助于子宮恢復。我們提倡母乳喂養,這不僅是為了寶寶,也是為了媽媽,哺乳的刺激對子宮的恢復具有不小的幫助。還有就是要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私處的衛生。沒事的時候進行適當的按摩也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