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營養要防供過于求
目前孕婦懷孕了婆婆老公都瘋狂的為兒媳進行大補然而在我們進行營養戰時我們孕婦及肚中胎兒對營養的需求已經飽和了哦!!
近些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重視營養上的補充,特別是一些妊娠婦女,更是“供大于求”。在實際生活中,由于補充營養不夠科學導致的笑話甚至危害,并非罕見 。
正常情況之下不必進補
有不少人認為,目前大多實行“一胎化”,無論如何也不能虧了孕婦與胎兒,補充營養,多吃點好東西,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人提出異議。
這種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因為懷孕之后肯定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營養,需要更多的呵護。但是,孕婦所需要的營養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每一位孕婦都需要特別補充營養、特別滋補、特別服藥。這幾年市場上的保健品、滋補品、營養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對孕婦及其家人頗有誘惑力。這些滋補品毋寧說其是否合格,就是全部合格的“國優”產品也大可不必隨意服用。
實質上,孕婦本身具有良好的自身“調節”能力,需要的營養會多方攝取和吸收。只要生活條件較好,基本食譜安排得當,蔬菜水果搭配合理,孕婦是完全可以通過正常飲食來滿足自身與胎兒需要的,因而,完全沒有必要專門“大補”一番,除非在進食、吸收、身體等方面發生問題。臨床經常可以見到,不需要“大補”而進行滋補的孕婦,很容易發生內分泌功能紊亂,甚至發生高血壓、肥胖等疾病。有的因滋補品含有激素成分,還有可能導致胎兒發育異常。
如有異常務必科學營養
婦女懷孕之后,生理代謝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對熱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自然逐漸增加。對于身體平素不健、或罹患疾病的孕婦,理所當然地應進行科學調養,例如補充含有核酸較多的魚類、蝦類、瘦肉、動物肝臟以確保母體的正常代謝及胎兒的特殊需要。
不可忽視的是,許多孕婦在懷孕初期發生妊娠反應,出現頭暈、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偏食等癥狀。這時,就應注意營養,以維持母體健康和胎兒正常發育。飲食應少食多餐,進食可口的、易消化的、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品,適當食用魚類、鮮奶、鮮蝦等,真正做到營養而不膩、滋補而不過。當食欲正常時,應注重補充蛋白質、鈣,如牛肉、雞肉、精瘦肉、魚類、酸奶等,對胎兒的中樞神經發育、體格發育均有重要的意義,應當合理、適當、適時地進行補充。
對于平素貧血的孕婦,除查找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外,還應當特別進食具有糾正貧血的食品,諸如動物肝臟、豬羊血、肉類等,以有效地控制貧血病情。
平時有胃病的孕婦,還要注意呵護自己的胃,盡量食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減少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并做到飲食有規律、有節制、有營養。
如果孕婦經常下肢抽筋,檢查證實屬于缺鈣者,應注意進食一些含鈣豐富的食品。諸如牛奶及其制品、豆類食品、鮮蝦等。
即使食補也非多多益善
食補如同其他補養方法一樣,并非越多越好,更不是補的多母體與胎兒就一定健康。以往,有不少人認為,食物又不是藥物,可口的食品、特別是有營養價值的食品,多吃點只能有好處而不會有什么害處,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錯誤的。
過量飲食高營養食品會導致肥胖。近些年來,肥胖患者增多,孕婦也不例外,這無不與過量追求高營養有關。妊娠期間過度肥胖,不僅要增加孕婦的心臟負擔,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心臟血管、神經、消化等系統功能異常,特別是大齡生育的女性,往往給以后的身體健康帶來許多不應有的麻煩。
過度飲食高營養會導致過大胎兒。由于飲食營養過剩,胎兒被動“受害”,發育速度增快或體重超過正常,不僅導致母親分娩困難,也同樣會影響胎兒健康,因為胎兒過大并非好事。
過度飲食高營養會影響母體健美。妊娠期營養過剩對于愛美的女性來說是一大忌。營養過剩,必然導致體態、顏面臃腫,不恢復原貌當然難看,可體重減輕后又會使身體各部位的皮膚松弛下來,變得衰老,顏面也會增加“小山溝”,從而失去動人的美貌。
以上對于營養供過于求的利害關系為大家做了解說希望我們的準爸爸媽媽家庭能夠引起重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