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展關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點明了科技發展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1988年9月5日,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從那以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正確論斷就被人們所接受并發揚!
人們所耳熟能詳的“863計劃”作為國家的一項高技術發展計劃,在其提出之后就成為了新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該計劃自1986年3月正式啟動實施以來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部分科技發展領域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發展至今,中國的科技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探海、天眼計劃……這一個個國人熟悉的名詞已經成為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要象征。如今,隨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出臺,“863計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仡櫺轮袊萍及l展史,我們感慨萬千,從新中國科技發展所取得的成績上,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
從政府到社會都要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上要形成重視科技發展、珍視科技人才、珍惜科技發展環境的良好氛圍,形成科技發展的“有利氣候環境”!國家要合理規劃科技布局,要加強對智力成果的保護力度,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戰略,使市場主體,企業甚至是個人都能夠迸發出推動科技發展的強大能量。要加強科技投入,不斷完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把增加科技投入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戰略舉措,為科技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要堅定科技發展的方向和信心。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在面對西方國家封鎖的情況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制造出了“兩彈一星”,成就讓整個世界都矚目。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就是在西方國家的封鎖下發展出來的,有句話總結了這段歷史“越封鎖越發展!”可以說,科學技術的核心技術是求不來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堅定信心,不怕困難,朝著科技發展的目標不斷前進,才能不斷取得科技發展的新成就。
要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要不斷為科技創新造就人才,培養后備力量,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推廣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和能力,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要采取各種措施繁榮科普創作,打造優秀科普品牌,也要不斷加強對科普的基礎性理論研究,培養專業化科普人才。
科學技術的發展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一個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發展,并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國家才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我們國家科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我們要堅定信心,努力追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不斷取得領先,造福國家和人民,并為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西藏新聞網所登載該網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驗目的,屬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網觀點。)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