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拋出減持計劃后股價狂瀉,哪些減持需回避?
當股價拉到高位之時,各路股東便開始拋出減持計劃,不免讓人生出精準套現(xiàn)之疑,而這樣的掐點減持戲碼也將股價拖下水。
近期,漫步者和瀛通通訊均在10月份開啟大幅上漲模式,并創(chuàng)出新高,而就在此時雙方股東均拋出減持計劃,次日股價便大幅下跌。后繼者誠邁科技股東也在高位拋出減持計劃,讓市場一度充滿恐慌。
這只是11月份減持大軍中的縮影。根據(jù)Wind資訊數(shù)據(jù),今年11月份以來,有164家上市公司發(fā)布了313份股東減持計劃,擬減持數(shù)量上限約22億股。另外,今年11月份以來,有341家上市公司為凈減持狀態(tài),累計凈減持12.69億股,對應參考市值凈減持158.64億元。
在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重要股東減持可能對個股短期行情造成心理上的壓制,最好盡量回避近期大股東大規(guī)模減持的股票,并避免追高,要理性對減持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拉高出貨
近期熱門股遭股東高位減持,把股價帶下水的不在少數(shù)。
在無線耳機概念走強的背景下,漫步者在11月13日和11月14日連續(xù)漲停,并創(chuàng)出階段性新高,但是就在這時該公司二股東拋出減持計劃,11月15日漫步者股價應聲下跌,全天重挫7.31%。
11月14日晚間,漫步者第二大股東肖敏公布減持計劃,擬在6個月內(nèi)以集中競價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該公司股份數(shù)量不超過1185.53萬股,占比為2%。而肖敏目前持有漫步者的流通股比例為6.3617%,這意味此次減持最高將減持掉流通股的31%。
再看漫步者二級市場的股價情況,今年以來整體處于盤整狀態(tài),今年10月中下旬以來,漫步者股價就開啟大幅上漲模式。其中10月25日至11月14日期間,股價多次漲停,整體呈陡坡式上漲,走出股價翻倍行情,累計上漲107.32%。
這輪上漲是漫步者2017年4月份以來最大的一輪上漲,并于11月14日創(chuàng)出2017年4月8日以來的新高16.42元/股。而二股東在此高位拋出減持計劃,不免讓市場懷疑有掐點減持之意。
與漫步者同板塊的瀛通通訊也遭遇了類似的操作。瀛通通訊最近這波上漲起于10月9日,并于11月8日開始連續(xù)大幅拉升,在11月13日創(chuàng)出上市以來的次高位43.99元。
11月14日,瀛通通訊三位股東集體減持,累計減持52萬股,減持價格均在42元/股以上。此次減持后,這三位股東也完成了減持計劃。不過減持次日,也就是11月15日,瀛通通訊股價大跌9.54%。
而高位減持的戲碼仍在持續(xù)。11月15日晚間,誠邁科技公告稱,股東Scentshill Capital I 擬減持股份數(shù)量合計480萬股,即不超過誠邁科技目前總股本的6.00%;股東Scentshill Capital II擬減持股份數(shù)量合計83.186萬股,即清倉減持。
二級市場上,誠邁科技10月份結束盤整走勢,10月8日開始連續(xù)拉出7個漲停板,之后繼續(xù)上漲,并于10月23日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101.4元/股。10月8日至11月15日期間,累計上漲183.64%。其中,在最近的兩個交易日(11月14日和11月15日)該股又連續(xù)漲停。
誠邁科技的兩股東在目前的高位拋出減持計劃,也讓部分投資者懷疑是精準減持,且有投資者對于11月18日留還是守有所糾結,恐慌減持利空。那么誠邁科技后續(xù)股價是否如漫步者和瀛通通訊一樣重挫,還需再觀察。
減持洶涌而來
根據(jù)Wind資訊數(shù)據(jù),今年以來有1484家上司公司股東提出減持計劃,這其中還有1112家上市公司的減持計劃還在進行中,已披露的擬變動數(shù)量的上限為188.74億股。
按照月份來看,今年11月份以來,有164家上市公司發(fā)布了313份股東減持計劃,其中11月16日首次公告的有29份減持計劃。根據(jù)已披露數(shù)據(jù),11月份以來,上市公司股東擬減持數(shù)量上限為21.53億股。
這其中,華策影視的股東擬減持數(shù)量上限最多,為1.4億股;其次為合力泰一高管的擬減持數(shù)量上限8194.58萬股;另外,紫鑫藥業(yè)、圣農(nóng)發(fā)展、興森科技等6家公司的股東擬減持數(shù)量上限在5000萬股以上。
另有74份股東減持計劃是擬最大減持數(shù)量占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為100%,即清倉式減持。這其中,北新建材就占了44份,11月7日晚間,北新建材公告稱,持股5%以上的股東賈同春及其一致行動人參與2016年北新建材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chǎn)暨關聯(lián)交易,持有北新建材股份8.85%,賈同春擬減持2%,其余44位一致行動人則清倉減持。
從這些股東的減持方式來看,直接二級市場以集中競價方式賣出、大宗交易減持、協(xié)議轉讓等方式較為普遍,不過也有少數(shù)減持方式中包括ETF認購的方式。中科創(chuàng)達便是其中一個例子,該公司11月7日公告稱,兩股東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或ETF認購的方式減持股份。
從減持目的來看,大多數(shù)表明是因為資金需求而減持,也有部分是用于降低股票質(zhì)押比例,或者是股票質(zhì)押遭到平倉;有些則是因為基金或信托到期、流動性變現(xiàn)。
就股權質(zhì)押被平倉方面,德威新材的控股股東減持是一個例子。該公司11月15日晚間公告稱,控股股東德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德威投資”)質(zhì)押的股票存在被動減持的風險,德威投資可能擬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其質(zhì)押的公司部分股份,減持股份的總數(shù)合計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shù)的2%。
以11月份上市公司凈減持的情況來看,Wind資訊數(shù)據(jù)顯示,按照變動截止日為參數(shù)看,有341家上市公司為凈減持狀態(tài),累計凈減持12.69億股,對應參考市值凈減持158.64億元。其中凈減持1000萬股以上的公司有34家,二三四五凈減持數(shù)量最多,達到1.09億股。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