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些問題父母就應該注意了
夢魘
指從噩夢中驚醒,能生動地回憶夢里的內容,使孩子處于極度緊張焦慮狀態的一種睡眠障礙。多發生在后半夜,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偏食
是指兒童不喜歡或不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種不良的進食行為。偏食在兒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童中約占25%左右,在農村兒童中約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兒童時期出現的經常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發、眉毛、體毛的不良行為。多見于4-5歲以上的兒童。
攻擊行為
是指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采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兒童的攻擊行為一般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總體來說,攻擊方式可分暴力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退縮行為
是指膽小、害羞、孤獨、不敢到陌生環境中去,不愿意與小朋友們玩的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好奇心。
依賴行為
是指兒童對父母過分依賴,并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發生焦慮或抑郁。
分離性焦慮
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在與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出現的極度焦慮反應。男女兒童均可得病,與患兒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有關。
神經性尿頻
指每天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規正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時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時僅幾滴。以4-5歲的兒童為多見。
神經性嘔吐
指一種反復的餐后嘔吐,但不影響食欲、體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癥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強,往往在明顯的心理因素作用下發病,以女孩為多見。
性識別障礙
是指兒童對自身性別的認識與自己真實的解剖性別相反,如男性行為特征像女性,或持續否認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見于3歲以上的兒童。
孤獨癥
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和對環境奇特反應為特征的疾病。多見于男孩,男女比例為4-5:1。總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發現孩子出現行為異常、學習困難、睡眠障礙、性格缺陷、情感障礙、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況,都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兒童心理門診,請兒童心理醫生和你一起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因素對寶寶的心里影響重大,雖然寶寶不懂父母之間為什么吵架,但是那種緊張的氣氛還是會影響到寶寶。我們從小就總能聽到大人在說,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所以不要別以為孩子小,別以為他們懵懂無知,其實小小孩的心理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情緒呢,而這些情緒,會通過一些小動作間接表現出來哦。請爸爸媽媽們仔細觀察,多多關心自己的寶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