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 || 酷特智能“偽智能”:父親行賄女兒改名,實控人家族玩啥“套路”?
來源|價值線綜合
編輯|價值線 文林
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酷特智能”)于近日過會,公司雖帶“智能”二字,但其本質卻是一家服裝代工企業。
IPO過會之際,有媒體質疑公司溢價收購虧損資產涉嫌利益輸送。另外,公司實控人張代理過往的行賄事件浮出水面,其女兒招股書更改姓名。
2019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出現多起實控人違法違規,上演了各種監獄風云,給予上市公司股價致命打擊,令投資者損失巨大。上市公司實控人家族的合規性已成為A股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偽智能
資料顯示,酷特智能成立于2007年12月,主要從事以定制為核心的服裝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定制服裝產品覆蓋了男士、女士正裝全系列各個品類,包括西服、西褲、馬甲、裙裝、襯衫、大衣和風衣等,公司經營模式是典型的C2M(用戶直連制造)定制模式。
雖然酷特智能高喊“智能”二字,但其本質卻是一家服裝代工企業。
2016年-2018年,酷特智能營業收入分別為4.19億元、5.84億元、5.91億元,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從營業收入構成上來看,貢獻最大的業務仍然是貼牌代工(ODM),報告期ODM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63.01%、73.77%、74.15%,而自有品牌(OBM)的營收占比僅為11.08%、9.06%、9.90%。
備受吹捧的業務并不是核心,作為營收大頭的貼牌代業務又如何能為公司帶來品牌價值和長期效益?酷特智能的現狀不免讓人感到憂慮。
2016年-2018年,酷特智能凈利潤分別為2280.35萬元、6286.59萬元、6273.02萬元。2017年業績實現大幅增長后,2018年凈利潤卻出現小幅下滑狀態。
招股書中,公司稱自身競爭力體現在自己積累了大量的版型數據,提升了生產效率,但是服裝行業作為一個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行業,競爭的重點在于創意及體驗方面,酷特智能的線下銷售占比極低,主要還是代工,無法和消費者做到深入的交流,對于一家服裝企業來講,這是個不小的弱點。
實控人家族“故事多”
公司IPO的關鍵時刻,董事長張代理早前巨額行賄浮出水面。
資料顯示,酷特智能控股股東為張代理,實際控制人為張代理及其一致行動人張蘭蘭、張琰合計持有8388.65萬股酷特智能的股份,占公司46.60%的比例。從人物關系上來看,張蘭蘭為張代理之女,張琰為張代理之子。
張代理,出生于1955年12月,山東省萊西市人。如今年過花甲的他有著多重身份:除了酷特智能董事長,他還曾擔任中國服裝協會理事、中國企業家全國理事會常務理事、青島大學特聘教授、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服裝協會副會長、青島民營企業協會副會長兼任紡織分會會長、即墨市勞模協會副會長等社會及行業組織職務。
近日一份山東省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劉強受賄、貪污、職務侵占一審刑事判決書》被大量轉發,價值線發現酷特智能董事長張代理涉案其中。
該判決書披露,“2003年至2007年,被告人劉強利用擔任山東省新華書店總經理、董事長的職務便利,為青島紅領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承攬山東省新華書店系統工裝制作業務提供幫助。期間,劉強分4次收受該公司董事長張某4所送的人民幣150000元、20000美元,折合人民幣共計300338元。”判決書中的“張某4”為何人?
據酷特智能招股說明書,公司董事長張代理先生曾擔任青島紅領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領服飾”)董事長兼總經理、青島紅領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工商資料顯示,紅領服飾(后名稱變更為青島新啟潤商貿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26日成立,于2019年4月17日注銷,張代理先生直到2017年還擔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
根據招股說明書和工商資料內容,在張代理直接和間接控制紅領服飾期間,該公司涉入劉強受賄案件中,可以確定涉嫌行賄的張某4是否就是酷特智能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張代理先生。
張代理行賄數額巨大,是否已構成違法犯罪?其董事長資質是否存在瑕疵?酷特智能正處于IPO沖刺階段,是否存在潛在司法風險?
與此同時,張代理女兒在招股書中更換姓名讓事件增加了一絲神秘感。
酷特智能的官網顯示,公司總裁為張蘊藍,且其2018年2月還代表公司出席由復星集團主辦的第一屆C2M智能科技峰會。價值線查閱了關于酷特智能的多起新聞報道,總裁多是叫作張蘊藍。
而酷特智能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5月報送的申報稿中,對于張蘊藍其人只字未提。對比資料發現,張蘊藍即為酷特智能申報稿中的總裁張蘭蘭。
從官網簡歷來看,張蘊藍畢業于加拿大北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市場營銷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并擔任山東省人大代表。這與申報稿中的總裁張蘭蘭的履歷也吻合。
一位投行人士稱,招股書披露和實際官網公開信息不一致,作為擬上市公司,這樣的披露至少體現了不嚴謹、不準確,是不合適的。
公司在IPO的關鍵時刻,實控人家族父女曝出一個行賄,一個改名,背后是否還存在其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眾所周知,2019年A股大量上市公司實控人違法違規對上市公司打擊巨大,潛在的實控人風險無疑將增加投資者對酷特智能上市后的擔憂。
溢價收購虧損資產
招股說明書披露,為解決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的問題,酷特智能在遞交上市材料前曾做過三次收購操作:2014年11月收購酷特網定,2015年4月收購新啟潤、新啟奧及紅領集團的生產設備,2016年12月收購新源點。
而新啟潤、新啟奧及紅領集團在收購前均為酷特智能實控人張代理控制的企業,酷特網定與新源點為酷特智能全資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家公司的資產質量卻讓人堪憂。從酷特智能收購的價格來看,明顯屬于溢價收購。
另外,酷特智能在收購完成后不到一年內便注銷了酷特網定和新源點。
不僅如此,招股書顯示,酷特智能的實際控制人張代理家族等于2019年4月注銷了包括紅領集團在內的13家公司,其中有多家與酷特智能存在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這些公司幾乎全部處于虧損狀態,近3年來的累計虧損已經超過了2億元。
IPO前酷特智能溢價收購虧損企業和資產,是否涉及利益輸送?對此,價值線將持續關注。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