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錯過的疫苗怎么補?延遲接種還有效嗎?特殊時期的接種攻略,一篇全搞定!
疫情期間,疫苗接種有“攻略”
2019年12月以來,我國各地陸續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受疫情影響,部分兒童疫苗接種出現了延遲。一時間,家長們有很多關于延遲接種疫苗的疑問和困惑:延遲接種安全、有效嗎?錯過的疫苗還有必要打嗎?疫苗接種時間沖突應該優先接種哪一種?有不良反應怎么辦?
4月11日,2020中華預防醫學會預防接種科普云講堂,特邀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疾病預防和疫苗接種學組組長、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王琳主任醫師,為家長們帶來了疫情期間的預防接種攻略。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疾病預防和疫苗接種學組組長、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王琳主任醫師
打消顧慮
疫情期間的短期延遲對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響相對有限
疫苗延遲接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一直是家長們頗為關心的話題。王琳說,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疫情防控期間,未及時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及非免疫規劃的兒童,后續應及時補種相應劑次。但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和破傷風這兩種疫苗是用于暴露后預防的疫苗,必須按照疫苗接種程序及時全程接種;對于新生兒,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應在出生后及時接種,特殊時期也不建議推遲。
很多人擔心之前接種過一次疫苗,推遲了后續劑次的接種會影響預防效果,王琳表示,因為已接種疫苗抗原在刺激人體產生免疫應答時會產生免疫記憶,在遇到相同疫苗抗原時會產生回憶反應,所以短期推遲接種對疫苗的整體預防效果影響相對有限,當前,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為防疫考慮,很多寶寶出現了2~3個月的延遲接種,短期內對安全性和有效性影響有限。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接種門診也已基本恢復工作,此時,家長們應盡快帶寶寶去接種。
正確認識
超過國家規定免疫接種時間的疫苗,也要盡量完成接種
在延遲接種的寶寶中,不免會出現有些寶寶的接種時間超出國家規定的免疫接種時間的情況,那么,這時還有必要再接種沒有接種完的疫苗嗎?王琳說,疫苗不可以無限期推后或脫失,如果無法完成全程接種,會對疫苗的保護作用產生影響。因此,即便超過時間也要盡量完成全程接種。
王琳說:“疫苗對于寶寶來說,是無形的保險,更形象的比喻,疫苗就像汽車的安全帶,不出事不會發現它的作用,一旦感染病原,有沒有接種疫苗就會顯示出巨大的差別。因此,家長要帶寶寶及時補種。如果有些寶寶已經推遲的時間較長,超出了疫苗說明書的規定年齡范圍,可以考慮使用其他年齡范圍預防同類疾病的疫苗替代。如果沒有可替代的疫苗,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段可能已經有了較強的免疫力,沒有疫苗接種也不用特別擔憂。”
那么,對于有多種疫苗接種發生了延遲,一旦接種時間發生沖突,哪些疫苗要優先接種呢?王琳介紹,一般建議優先補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因為免疫規劃疫苗預防的疾病通常都是危害嚴重、傳染性較高的傳染病。最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疫苗遲種補種技術方案”提到,含麻類、脊灰、百白破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應該及時補種,優先保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全程接種。
另外,如果想要幾種疫苗同時接種,根據“疫苗遲種補種技術方案”,在疫情期間還可以通過聯合接種或接種聯合疫苗的方式進行補種。
厘清流程
疫情期間接種疫苗需提前預約、做好防護
明確了遲種、補種的相關疑慮后,當務之急是要帶著寶寶及時補種疫苗,但由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結束,接種的流程也相應的有所調整,因此接種前要對整個流程有所了解。王琳建議,接種前,家長們首先要查看寶寶的“小綠本”,按照上面的疫苗接種順序,可以大概知道寶寶延遲接種了幾種疫苗。然后要進行預約,目前接種門診恢復之后,為了避免人群聚集,采用了提前預約、分流錯峰接種的方案。如果想要接種疫苗,需要提前溝通好接種點,約好需要接種的疫苗,定好時間再去。在保證寶寶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出行到達時間,盡可能減少現場等待時間。
另外就是要做好個人防護,減少陪同人員(最好不要超過兩人),盡量不要乘坐人員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減少與人群密切接觸。無法或拒絕佩戴口罩的嬰兒,盡量遠離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接種前不要給寶寶穿太多衣服,或穿不容易穿脫的衣服,最好選擇容易暴露接種部位的衣服。
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接種時,需按醫院要求進行體溫檢測,排查新冠肺炎患者。確保寶寶接種前的身體狀況良好后,工作人員會安排當次需要接種的疫苗。接種后不要急于離開醫院,應及時避開人群留觀30分鐘,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過敏性反應;不要讓孩子隨意觸摸醫院的一些物品,注意手衛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鼻子和嘴,及時清潔雙手。
做好護理
大部分不良反應屬正常現象,要科學護理
疫苗接種完成后,很多家長會擔心出現不良反應。王琳說,大家認為接種完疫苗后沒有任何反應才是好現象,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打疫苗的目的是要產生抗體,有抗體才有保護性。在產生抗體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反應引起人體發熱、食欲下降等,所以說這些是常見的不良反應,家長們不必恐慌。
回家后應注意觀察寶寶健康狀況,與疫苗相關的發熱通常出現在接種后24~48小時之內,體溫多為中低熱(<38.5度),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48小時。如果超過38.5度,且持續時間超過2~3天,需要注意有無合并其它問題的可能。
當天給孩子護理時,不要洗澡,應避免揉搓接種部位。紅腫和硬結直徑<1.5厘米的局部反應一般不需任何處理。紅腫和硬結直徑在1.5~3厘米的局部反應,可用干凈的毛巾先冷敷,出現硬結者可熱敷,每日數次,每次10~15分鐘。接種卡介苗出現的局部紅腫不能熱敷。
一般的不良反應只需在家觀察和護理就可以,如果出現一些較重的反應就要及時就醫。王琳說,疫苗的接種大部分情況都是一般不良反應,但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特別差,體溫達39度以上,且沒有下降的趨勢,甚至會出現皮疹、劇烈的嘔吐或腹瀉,這有可能是偶合了其他疾病,不單純的是疫苗的不良反應,這時就要及時就醫,并和醫生說明疫苗接種情況,按醫囑進行治療。
“2020中華預防醫學會預防接種科普云講堂”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疫苗與免疫分會主辦,社、科界協辦,快手、微博健康、騰訊新聞、騰訊視頻、騰訊健康、百度健康、網易健康、科界、、中國青年報、有來醫生、中國知網
- 標簽:第一條主宰的刷新時間是開局多少分鐘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