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四點講清無癥狀感染者!
當前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是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卻備受關注。 什么是無癥狀感染者,他們的傳染性如何?復工復產后如何應對無癥狀感染者傳播風險?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如何管控,怎么排查?公眾應該如何做好自身防護?對于這些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新華社記者采訪相關專家一探究竟。
焦點一
無癥狀感染者傳染性如何?
統計數據顯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4月11日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63例,其中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12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4例(境外輸入14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55例(境外輸入4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1086例(境外輸入332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魏晟說:“ 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染性要分不同情況來看,如果是在武漢隔離了這么多天后才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傳染性很低。如果是從國外正在流行的地區返回人群中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傳染性是很高的。要分不同情況,分別判斷。”
據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介紹,無癥狀感染者分兩類:一類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只是還在潛伏期,沒有癥狀,需要把他們甄別出來納入確診病例管理;另一類沒有任何癥狀,沒有任何影像改變,是真正的無癥狀感染者,他們不是病人,只是核酸檢測陽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專家對1月29日至4月8日各地報告的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進行分析,發現我國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比例呈逐漸下降趨勢。3月10日以后轉為確診病例的比例維持在11.2%以下,部分省份這一比例相對較低,在6%以下。
童朝暉表示,從醫學上判斷,無癥狀感染者有一定的傳染性,但傳染力一般較弱,傳染性比有癥狀的低很多。“沒有打噴嚏、咳嗽等癥狀,帶病毒的飛沫在呼吸道內排不出來,引起傳播的機會就相對少一些。”
最近《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病毒學評估》的論文,德國科學家克里斯欽
- 標簽:小么哥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