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一出生就給寶寶喂奶粉,兒科醫生:別著急,這樣喂養才正確
一般情況下,孕媽們在產前都會準備一罐奶粉,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很多奶奶卻把這罐奶粉當成了必需品。
小美和剛出生的寶寶到病房后沒多久,奶奶就高興地給寶寶沖奶粉,嘴里還念叨著:“趕緊給我孫子吃點,別餓著了。”而當奶奶準備給剛出生的孫子喂奶粉時,被正好來查房的醫生制止了。
醫生說:“這剛出生,不要急著喂奶粉,先讓孩子吃母乳。”
奶奶說:“這孩子剛出生媽媽沒有母乳呀。”
醫生耐心地告訴奶奶:“不吸就不會有,這孩子剛出生沒那么快受餓,媽媽的母乳,多吮吸就有了。你這么早給他喂奶粉,對孩子不好。”
寶寶的第一口奶吃母乳更好
近些年各種方式對母乳的大力宣傳,已經讓很多寶媽了解到了母乳對寶寶的重要性。尤其是初乳,不僅含有各種寶寶的身體所需的抗體,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初乳就像是媽媽給予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份珍貴的禮物。
新生寶寶的胃腸道并未發育成熟,腸壁細胞間又有一定的縫隙,就是這些縫隙的存在易使寶寶過敏。
其實成人的腸壁細胞也有縫隙,只是這些縫隙已經被腸道的正常菌群和分泌物保護起來,所以成人才不會像寶寶那樣易過敏。
新生寶寶獲取健康菌群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從產道獲取。
第二種是在媽媽母乳的過程中從乳房周圍和母乳中獲取。
當寶寶獲取這些有益的菌群后,這些菌群就會在寶寶的腸道內大量繁殖,形成一層有益的保護膜。寶寶的腸道壁有了這層保護膜的守護,就會減小過敏的風險。
為何不要先喂奶粉?
首先,寶寶喝奶粉時不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健康菌群,就不能更早的為腸道建立保護膜,這種情況下奶粉中的一些顆粒,就會通過腸壁的縫隙進入血液中,給寶寶的過敏埋下隱患。正因為如此,一些寶寶在后期接觸奶粉或者牛奶時很容易出現過敏的癥狀。
其次,寶寶喝奶粉時,會很輕松的吮吸到奶液,而吮吸母乳比較費勁。如果先讓寶寶吮吸奶嘴,會讓寶寶產生“懶惰感”,抗拒吮吸媽媽的母乳,這樣會對媽媽以后的母乳喂養增加難度。
有很多媽媽就因為寶寶只吃奶瓶,不吮吸母乳,迫使媽媽們只能每次把母乳先擠出來,然后再倒進奶瓶中喂給寶寶。
很多媽媽覺得第一天自己的奶量非常少,這么少的母乳怎么夠寶寶吃呢?
-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里會儲存一些營養,足以使寶寶維持一段時間,因此不用著急喂寶寶。
- 出生第一天的寶寶胃容量只有5~7ml,每次的吮吸即便只有少量母乳,但媽媽初乳的營養密度很高,因此第一天不必擔心寶寶吃的少,寶寶剛開始的吮吸是在為開奶做準備。
如何正確開奶
一般情況下的建議是:媽媽在產后30分鐘就可以讓寶寶吮吸自己的糧倉。但實際上媽媽和寶寶在這個時間里還沒有回到病房,并不能及時做到。因此媽媽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媽媽和寶寶到達病房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讓寶寶盡快的吮吸。
過早的吮吸能使媽媽的RF更早的得到刺激,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和增多,也能促進寶寶吮吸的能力。
產后第一天要盡量讓寶寶多吮吸,一般情況下2~3小時一次,一天8~12次,每次10~20分鐘,如果寶寶需要也可以縮短時間,剛開始需要按需喂養,不必太重視間隔時間。
哺乳方法正確才能保證乳汁的分泌
產后不久的媽媽,一般體力尚未恢復,身體較弱,建議采用側臥位的哺乳方式。
側臥位哺乳:媽媽側躺,然后讓寶寶面對媽媽側躺,寶寶的嘴巴一定要和媽媽的rt在一條直線上。
在寶寶吮吸的時候,媽媽要確保寶寶正確含乳,即寶寶的嘴唇向外突出,猶如小魚的嘴巴一樣。正確的含乳姿勢才能讓寶寶充分的吮吸,讓媽媽的rf得到充足的刺激,從而分泌更多的乳汁。
結語:純母乳的喂養不僅能使媽媽更快的恢復身材,也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有更多的好處,開奶時由于母乳太少,或許媽媽會有一些猶豫,但只要媽媽放松心情,堅持正確的哺乳方法,大多數媽媽都可以實現純母乳喂養。
- 標簽:男女做那個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