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這些事情,更能提升幸福感!
及時行樂更能提升幸福感
適當娛樂會提升工作興趣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不時為自己設定長期的目標,例如控制飲食以保持體形,少吃糖或學習外語等。人們通常認為,如果一個人善于自我控制,就會過上更快樂、更成功的生活,而短暫的享樂主義會導致不快樂的生活。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最新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簡報》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躺在沙發上放松、品嘗美味佳肴或短時間娛樂很有必要。雖然這些并不能讓人們達成長期的目標,但人若想要得到幸福,體驗愉悅、享受生活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一樣重要。
適當及時行樂不易抑郁和焦慮
該研究的作者來自于瑞士蘇黎世大學和荷蘭拉德布德大學。為了解“成功目標”和“享樂目標”的實現與幸福感關聯度的差異,學者們開展了5項研究。在研究1中,研究者編制了一份用于評估個體享樂能力的量表,如“我總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空閑的時候,我可以很好地放松”。研究2A和2B探討了享樂能力與主觀幸福感是否相關。研究3探討了侵入性思想(即“我想干什么”和“我該干什么”發生矛盾)的自發激活會阻礙人們的享樂。研究4和5探討了享樂能力的提高是否可以預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達成享樂目標。
結果發現,長遠計劃的成功以及“活在當下”的樂趣都有益于提升幸福感。某些人在放松或享受時,會因為惦記原本應該做的事情還沒有做而無法安心享受當下的快樂,研究者將這種想法稱之為侵入性思想。例如,躺在沙發上時,你可能會一直想著自己沒有去做運動。那些與長期目標相沖突的想法破壞了你當下的放松需要。然而,能夠充分享受生活的人往往不僅在短期內具有更高的總體幸福感,而且更不容易遭受抑郁和焦慮之苦。
享受當下和遠大目標并不沖突
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拓寬了我們對目標追求和自我調節的理解。享受當下和長期目標在實現幸福感和提升健康方面都很重要,兩者并不沖突,反而可以相互補充。在日常生活中二者應保持適當平衡才是。所以建議提前做好規劃,可在不損害長期目標的前提下,從娛樂時光中受益。
一個人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更好地享受“關機”時刻呢?研究人員提醒,娛樂會調節個體與工作間的心理距離,雖然過度娛樂會讓人玩物喪志,但適當娛樂反倒會提升人們的工作興趣。有意識地規劃和設定娛樂時間的限制,可能有助于將它們與其他活動更清楚地區分開,從而使娛樂活動免受干擾。
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不為過去的事件傷感或快樂,也不為對未來的幻想或可能發生的問題而迷惑、焦慮。他們確信人享有的唯一現實就是此時此刻,真實地生活和體驗當前,并只被此時此地的情景所吸引。一個有能力體驗當前幸福的人,更可能會成為一個永遠擁有體驗幸福感的能力的人。(范宏博整理)
- 標簽:天逆陳輝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