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母嬰營養飲食

腦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約九成腦卒中可防可控!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12-21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標題:腦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約九成腦卒中可防可控!

約九成腦卒中可防可控

董超

腦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最新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我國總體卒中終生發病風險為39.9%,位居全球首位。這意味著每5人中,約有2人會罹患腦卒中。此外,《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提要》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因腦血管病致死比例超過20%,這也意味著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腦卒中。

幸運的是,研究顯示約90%的腦卒中是可以預防的。美國《腦卒中》雜志就老年人預防腦卒中的最新進展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6點建議:多吃素,肉蛋要適量;血壓并非越低越好;老年人血脂降低獲益大;老年房顫患者應多用新型抗凝藥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及時使用B族維生素;頸動脈狹窄老年患者,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比支架置入更受益。

90%的腦卒中歸于10種原因,高血壓最危險

腦卒中是引起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對于中低收入人群來說,腦卒中的兩種形式包括由于血栓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約占總人數的85%;另外一種是腦出血引起的卒中,占總人數的15%。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機構,曾與來自32個國家的科學家一道對22個國家的6000名受試者進行了研究,其中主要對10種中風的危險因素進行了評估。

研究人員稱,全世界90%的腦卒中,發病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為10個,但是10個致病因素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所占的比例也有差別。這些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缺乏運動、腹型肥胖、心臟疾病、飲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其中,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也是能夠有效緩解中風最重要的靶標。

另外,研究人員在觀察不同危險因素的同時發現,如果危險因素消失,患病比例將會大大降低。高血壓消除后會減少48%,如果多運動患病比例會降到36%,再加上合理的飲食會降到19%。也就是說,控制10個危險因素可以預防90%的卒中。而且這10種致病因素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如肥胖和糖尿病之間的密切聯系,當同時有這兩種致病因素時,腦卒中的概率就會更大。此前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文章也表明,腦卒中的預防是目前防控最緊迫的事情。

多吃素控制好血壓和血脂

那么,腦卒中如何預防呢?近日,美國《腦卒中》雜志就老年人預防腦卒中的最新進展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6點建議。

合理飲食在預防腦卒中的飲食中,文章指出,素食和地中海飲食已被證明最有效果。其中,地中海飲食加上堅果可以在5年內減少46%的腦卒中發病風險。另外,在一項對29615名美國人的數據進行的綜合分析中,心血管風險隨著飲食膽固醇和雞蛋的消耗而增加,也就是說要注意肉和蛋的攝入量。

血壓控制得當血壓異常升高固然不好,但對于兩類患者而言,血壓也并非越低越好:一是雙側頸動脈狹窄的患者;二是舒張壓<60毫米汞柱且脈壓>60毫米汞柱的動脈硬化患者。文章強調,這里要注意“袖帶假象”,即通過上臂袖帶檢測的舒張壓,高于主動脈實際舒張壓,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高出的幅度越來越大。有研究顯示,舒張壓<60毫米汞柱且脈壓>60毫米汞柱者,亞臨床心肌缺血風險翻倍,腦卒中復發風險也會增加5.8倍。

積極降脂作者通過梳理其他相關研究指出,老年患者除了接受降脂藥物治療用于心血管病二級預防外,也建議至少使用低劑量他汀來進行一級預防,而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低越好。但在實際中,鑒于隨機對照試驗納入的老年患者較少,或因擔心不良反應,他汀類藥物在老年患者中有所受限。作者認為,多項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比較安全。

合理控制卒中其他高危因素

此外,還有一些卒中的危險因素要控制得當。

老年房顫患者應多用新型抗凝藥物就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一級預防而言,中美相關指南共識建議,>70歲者,若無心腦血管病,不建議吃阿司匹林。但很多老年人有心腦血管病史,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二級預防很有必要,比如置入冠脈支架的患者就需要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此外,還可以通過優化藥物治療避免抗血小板藥物的出血并發癥,比如控制血壓降低腦出血風險,檢測和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消除胃腸道出血。

作者還指出,老年患者抗凝藥物使用不足是預防腦卒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其中抗血小板藥物是不能代替抗凝藥物的。與華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具有不可比擬的優點,作者指出,直接口服抗凝藥物應被更廣泛地用于老年房顫患者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及時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B降低腦卒中風險,主要是由于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國腦卒中一級預防研究顯示,葉酸可降低21%的新發腦卒中。近期,一項國際共識聲明則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或可導致癡呆,高于11微摩爾/升或應補充維生素B。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比支架置入更受益頸動脈狹窄患者是心血管事件的高發人群,他們都應該接受治療。然而,大多數無癥狀頸動脈狹窄患者可更好地接受藥物治療,包括改變生活方式,而不是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支架。對于無癥狀頸動脈狹窄患者,需要評估其風險,以判斷是否需要侵入性治療。文章指出,即使一個人到80歲,也不應該由于年齡大而停止有效治療。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