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馬秀珍:在互聯網診療中同步推行“醫藥分開”
隨著醫保把互聯網診療納入報銷范圍,線上復診、送藥到家正在成為新趨勢。但是,在線上診療中,對于一些有藥品銷售業務的商業互聯網醫院,可能會鼓勵醫生多開藥,甚至和制藥企業合謀推動過度用藥、拉升網上藥品銷量。全國政協委員、寧夏政協副主席、寧夏衛健委主任馬秀珍建議,在互聯網診療中同步推行“醫藥分開”。
馬秀珍指出,目前線上處方審核等平臺自身監管環節,缺乏針對過度用藥的管理;制藥企業把合作的互聯網平臺的線上藥品銷量,計入醫藥代表的業績考核,授意醫藥代表用線下“學術拜訪”推動線上處方量,其中不乏藥品回扣現象;有的互聯網醫院把醫生的服務收入和藥品銷售掛鉤,企圖把藥品回扣“洗白”;制藥企業紛紛申請開辦互聯網醫院,有的試圖通過掌控診療過程,提升自家藥品銷量;資本市場對診療服務和藥品銷售結合的所謂“互聯網醫院閉環模式”,給予很高估值,推動更多企業“入場”,形成資本推動下的集體作惡風險。
馬秀珍建議,把線下公立醫院改革中積累的“醫藥分開”經驗,同步在線上推行,“醫”和“藥”分業經營:互聯網醫院的經營主體及其下屬機構,不能從事藥品銷售業務;反之,從事線上藥品銷售的經營主體及其下屬機構,也不能開設互聯網醫院或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
她說,從國際經驗看,“醫藥分開”是從根本上避免由經濟利益驅動的過度用藥、消滅藥品回扣的必要做法。過去幾年,線下公立醫院“破除以藥養醫”的經驗,也證實了這一點。
馬秀珍建議,同步在線上推行“處方外流”。一是互聯網醫院開出的處方必須“外流”,處方開出后,必須提供給患者,讓患者可以持處方到任何藥店購買藥品;二是互聯網醫院不能只對接一家藥房,至少應三家以上;三是互聯網醫院如果向患者推薦購藥渠道,不能指定一家藥房,必須推薦多家,讓患者自己選擇;四是線上線下藥房都必須依法接收合格的線上電子處方。
根據公立醫院“破除以藥養醫”的經驗,馬秀珍建議監管部門推動行業協會開展積極的自律行動,鼓勵第三方部門和中立的專家學者參與協會運行,在評估行業自律效果的基礎上,建立高效的監管體系。建議監管部門重點關注過度用藥問題,追蹤行業自律進程,評估自律效果,并不斷將成熟經驗總結提煉為監管規范,編制適合線上診療的合理用藥標準,建立務實高效的監督管理體系。
轉載于工人日報客戶端
記者:姬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
- 標簽:操縱股價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