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為何要進行免疫接種
我們看看自己的手臂或許都會發現小小的疤痕,那個是我們小時候接種疫苗留下來的,那么,為什么嬰兒要接種疫苗了?不接種不可以嗎?所以了解疫苗接種這方面的知識尤為的重要,兒童接種疫苗是根據危害兒童健康的一些傳染病,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兒童免疫力,以達到預防相應傳染病的目的,下面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一下有關方面的知識。
危害兒童健康的傳染病有麻疹、小兒麻痹癥、結核病、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這些病都比較嚴重,一旦染上,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有的還會威脅生命,或留下后遺癥,給個人、家庭帶來不幸,給社會造成負擔。計劃免疫是預防和控制并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最方便、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列入計劃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小兒麻痹糖丸、百白破三聯混合制劑、麻疹疫苗。一些大城市還把乙肝疫苗、乙腦疫苗也列入兒童計劃免疫程序。
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給寶寶打預防針呢?因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這是根據多年科學實踐為依據而制定的,如百白破、小兒麻痹糖丸等,必須注射三次完成基礎免疫、乙肝疫苗完成三次才能使兒童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隨著寶寶的長大,身體內原有的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會逐漸下降,因此,還要進行加強免疫。兒童入托、入園、入學要憑有效免疫接種證。由于托兒所、幼兒園、小學都是兒童集中的場所,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為了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護兒童健康,必須有群體免疫力。因此,兒童要憑有效的免疫接種證才能入托、入園和入學。兒童的免疫接種證是證明兒童按國家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了預防接種,對一些傳染病已有了免疫力,即使這類傳染病出現了,也不易被傳染,因為形成了群體免疫屏障,不會造成傳染病的流行。
預防接種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1)建立兒童預防接種的卡和證 有了預防接種的卡和證,每次接種后都有明確的記錄,可以防止漏種和重復接種,也便于計算免疫間隔。此外,兒童患病時預防接種證還可供醫生參考,有利于對疾病的正確診治。
(2)預防接種前最好能給兒童測體溫因為體溫正常才能進行疫苗接種。一般急性病兒童多伴有發熱,由于兒童不會表達感受,有低熱時仍可照常玩耍。如果在有發熱的基礎上接種疫苗,可使體溫更加升高,加重病情,同時還會混淆發熱病因,而這種一般反應與疾病發熱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
(3)注意皮膚清潔保持皮膚清潔可減少預防接種后的細菌感染機會。預防接種后一般24小時內不再清洗局部皮膚。因此,最好在預防接種前洗澡、換內衣。
(4)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在空腹、饑餓和過度疲勞時不宜立即進行預防接種。可給小兒進食休息后再接種,這樣可減少暈針和低血糖反應。
孩子打過預防針要注意什么?
打過預防針要讓孩子適當休息,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吃辣椒等剌激性食物,暫時不要洗澡,有時小孩會發生“接種反應”,如輕微發熱,精神不振,不想吃東西,哭鬧等,一般都不嚴重。只要好好照料,多喂些開水,很快就會好的。極個別的孩子可能會發高燒,可請醫生看,給予對癥治療。
哪些孩子不能接種疫苗?
各種疫苗生產出來都是經過嚴格檢驗“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各人的體質不盡相同。接種疫苗后出現的反應輕重也有所不同。為減少或減輕接種反應,在接種前掌握兒童體質情況,如發現兒童有過敏史,有癲癇(羊角瘋)等腦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癥(疫苗接種后體內不能產生免疫力)等“禁忌癥”,就不能接種。如兒童患有濕疹,疥瘡等皮膚病,正在發高燒,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營養不良,體弱等,暫時也不能接種,恢復健康以后再接種。
什么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癥?
由于某些機體的反應性不正常或處于某種病理生理狀態,接種疫苗后,可能對機體帶來某些損害,甚至引起嚴重的異常反應。為避免這類副反應的發生,在疫苗說明書中,比較具體規定了有某種疾患或處在某種特殊生理狀態的人不能接種,這就是疫苗接種的禁忌證。
了解了疫苗接種方面的知識,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新生兒一定要注重疫苗接種,按時的接受疫苗的接種,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不被病毒所感染,接受疫苗還可以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愿小寶寶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