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調解孩子的內向心理
一般來說,通過上述措施,孩子會越來越膽大。有些家長逼著孩子與可怕的事物去接觸,以此來鍛煉孩子的膽量是不可取的,這樣只能使孩子更加膽小。
3.孩子自卑心理的影響
有些孩子往往對自己信心不足,對自己在學習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出偏低的評價,做事謹小慎微,由認知上的偏差發(fā)展為自卑的人格,表現(xiàn)在外部就是膽小、害羞、孤獨、沉默寡言。
對于這種情況,家長要盡量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假裝無意、實則有意地表揚孩子(注意,如果直截了當地表揚,孩子會以為你是有意培訓,反而有所戒備,甚至會加重他的膽小怕羞),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消除自卑心理。當孩子的自卑心理消除后,自然會克服膽小怕羞的毛病,變得大膽、開朗起來。
4.家長或老師對孩子過于嚴厲
有些家長或教師對孩子過分嚴厲,久而久之,使孩子畏懼于家長和教師,敏感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視,惟恐有差錯,這種心理導致他們在與人交往中表現(xiàn)得不自然、膽小怕羞。
案例一:有一個12歲女孩,平時上課比較認真,完成作業(yè)情況也好,可是考試成績卻不如平時。她的父母對女兒的學習很重視,要求較高,每次考試,都給孩子定出成績標準,達不到標準,就懲罰。孩子本來就敏感,對父母的態(tài)度非常在意,不愿讓父母傷心。結果一到考試她就怕考不好,緊張得臉色發(fā)白,滿頭冒汗,出現(xiàn)了考試焦慮癥。還有一個12歲男孩,本來就膽小,因一次考試不及格,老師當著同學們的面嚴厲地批評了他,還要他請家長,結果導致其見了老師和爸爸就像老鼠遇到貓一樣緊張,最后整日不愿上學,只愿獨自在家,不得不進行心理治療。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改掉對孩子嚴厲、苛求的毛病,營造愉悅、和諧的家庭氣氛,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而且家長要和老師積極溝通,懇請老師配合,多鼓勵、少批評,要抓住孩子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幫助孩子克服自卑,鼓勵孩子勇敢地表現(xiàn)自己、張揚個性。這樣就能使孩子克服膽小害羞的習慣,變得大方開朗、熱情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