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便情況及消化系統發育
正是由于嬰兒的整體消化系統功能較弱,所以,嬰兒的大便次數是非常多的。當了爸爸媽媽的人一定已經發現了,新生不久的嬰兒每天的大便次數可以達到七八次之多。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無須大驚小怪。嬰兒的成長速度是很快的,所以,消化系統功能的發育也是很快的,隨著嬰兒逐漸長大,大便的次數會迅速的隨之減少,讓我們來看一看。
但隨著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也就逐漸減少。1個月的嬰兒每天大便可多達7~8次,而到了3個月末時大便次數可減少到每天1~2次。吃母乳的嬰兒比吃牛奶的嬰兒大便次數要多些,且大便也稀些,這與母乳的成分有關,但并不影響嬰兒對營養的吸收,因此,家長不必有所顧慮。也有的嬰兒在進入2個月后,會出現便秘,每2~3天大便1次,甚至間隔的時間還要長些,多見于吃牛奶的小兒,但吃母乳的小兒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對母乳喂養兒首先應考慮是否為母乳不足;對用牛乳喂養兒則要考慮是否每天吃進的水分太少了。如果嬰兒排便很困難、排便時哭鬧疼痛,可先給予服用濃縮魚肝油每天3~4滴,也可口服蜂蜜,對吃鮮牛乳或奶粉者同時應多喝一些水。經過這些處理,大多數小兒大便可恢復正常。如經上述處理大便仍未好轉,就需要請醫生治療了。如果大便不硬,排便順利,小兒無腹脹等不適,精神食欲均好,盡管2~3天排便一次,一般也不用去管它。
也有用母乳喂養的小兒,在進入2個月后,大便次數反而增多。出現種種情況,首先應想到是否是母乳分泌量增加了,使嬰兒的進食量增加所致。這時可觀察小兒的體重增長情況,如果現在平均每周體重增長值較以前增加了(如以前體重每周增重150克而現在卻每周增長200克),就不必多慮了。
由于嬰兒的消化系統和成人差別很大,所以嬰兒的大便次數與成人自然也就具有明顯差異。主要的體現就是嬰兒大便明顯要多于成人。不過,隨著嬰兒逐漸長大,大便的次數也會隨之減少。一個月左右的嬰兒每天大便可多達七到八次,而到三個月的時候,就會變為每天一到兩次。不過母乳喂養和人工喂養的嬰兒在大便次數上具有一定的差異,吃母乳的孩子大便次數會比較多。實行人工喂養的家庭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嬰兒水分的攝入,由于牛奶中的水分比母乳要少,如果水分攝入不足,就會造成排便困難,當你發現嬰兒的排便次數低于正常水平的時候,就應該首先意識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