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打針原因及應對策略
父母應該怎么做
1、告訴孩子說不疼、要勇敢
當針扎進寶寶的身體里,寶寶往往會哭,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對孩子說,不疼不疼,寶寶要勇敢,不怕疼。為什么要不怕疼?打針本來就很疼。家長這樣說非常誤導孩子,讓孩子對疼痛的認知產生錯覺——明明我的身體是疼的,可媽媽卻告訴我不疼,小小的心里會感到很矛盾。孩子會認為,那一定是自己有問題。所以有些孩子大了以后,身體有些部位都摔青了,家長問他在哪里摔的,孩子說不知道。家長著急了,都摔成這樣了你不知道?不是孩子不想知道,是一直以來大家傳遞給他的信息,他的潛意識里已經形成一個意識,這個是不疼的,即使出血了也是不疼的。
2、激發孩子內心的自我價值感
兩歲以后的孩子有了自我價值感,當孩子打針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謝謝你寶貝,謝謝你愿意打這個針來幫助媽媽(因為媽媽會擔心孩子的健康)。媽媽的話會讓孩子心里有一種價值感。媽媽可以延伸往下說,打針會有一點疼哦,能堅持嗎?能堅持太好了,真勇敢。想哭的時候可以趴在媽媽懷里哭。當媽媽這樣說的時候,孩子已經得到安慰了,他可以很勇敢地去面對,而不會歇斯底里的反抗。
3、探詢對比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打針的時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你這次打的是什么什么針,我想你告訴媽媽,是這次打的針疼一些還是上一次打的針疼一些。在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哭還是不哭的時候,我們讓他思考哪個更疼——閉上眼睛,體會一下,是針扎進去那一下疼,還是往里打藥的時候疼。但不要忘了對孩子說,要是想哭的話可以趴在媽媽懷里哭。
總之,對于那些害怕打針的孩子,父母們則不要再用“不聽話就帶你去打針”來嚇唬孩子了,要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信心。相信父母們如果能做到這些的話,孩子對打針的恐懼感就會很快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