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排卵期懷孕概率低
年逾30歲才,許多夫婦都希望“一擊即中”,探體溫、計、行房后女方身體不能郁動、……坊間秘技究竟有沒有理據?據香港明報報道,幫助無數不育夫婦迎接小生命的香港大學專家坦言,上述說法全屬謬誤,如果夫妻倆生理正常,維持每星期2至3次性行為,數個月便能成孕。
坊間流行探體溫推測,說女性體溫上升即值排卵之時,此時行房“命中率”極高,但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副教授吳鴻裕解釋,有關說法有錯誤之處,因為女性間,子宮頸的分泌物會較黏稠,反而會阻礙精子走進卵子內,減低成孕機會。
他說,探體溫不是錯,但最佳方法還是在排卵期前行房,他笑說:“平日約會,男士要等女士,生育亦然,當然要精子等卵子。”
行房次數亦毋須過密,吳鴻裕說,精子一般在進入女方體內首3日仍然生存,但72小時后活動能力便會大幅下降,若夫婦每星期有2至3次性行為,已可令女性子宮頸的黏液里經常有精子活動,成為“精子庫”,精子會不時向上往子宮內游,成孕機會便大增,但關鍵是夫婦二人的生理正常,卵子及精子均屬健康。
至于女性行房后實時活動是否會令精子流走?吳鴻裕說,陰道酸性高,停留在陰道的精子已壞死,有能力的精子會貼住子宮頸,并會游向女方子宮腔,不會掉下來,所以女性行房后活動也沒有問題。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