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母乳喂養的誤區
母乳,是嬰兒最安全、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僅能促進嬰兒大腦和智力發育,而且增強了嬰兒的免疫力。“母乳最好”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但是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新媽咪們還要小心下面五個誤區。
誤區1 母乳喂養會使身材走樣、乳房下垂
現代女性在生育后,大都急切希望能恢復昔日苗條的身材,有不少新媽咪甚至因此在生育后拒絕給寶寶哺乳,理由是怕出現乳房下垂、身材走樣等問題。其實,造成身材走樣并非母乳喂養所造成,大量補充營養才是造成身材走形的主因。
而母乳喂養有促進母親形體恢復的作用,若能堅持母乳喂養,可把多余的營養提供給寶寶,保持母體供需平衡,并且寶寶的吸吮過程反射性地促進母親的分泌,促進母親子宮的收縮,能使產后子宮早日恢復,有利于消耗掉孕期體內蓄積的多余脂肪。
哺乳也是不會引起乳房下垂的,哺乳促進了母體催產素的分泌,而催產素會增強乳房懸韌帶的彈性。女性在妊娠時期乳房仍繼續發育,乳房長大后如果護理不當,極易松弛。因此女性應從懷孕后就開始注意乳房的護理,使用寬帶文胸支撐乳房,同時注意按摩或局部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彈性就會減少乳房下垂的可能。哺乳后乳房是否下垂與哺乳前乳房的情況有關。
溫馨提示:為保持乳房清潔,經常清洗很有必要,但不可用來清洗。因為香皂類清潔物質可通過機械與化學作用除去皮膚表面的角化層,損害其保護作用,促使皮膚表面“堿化”而利于細菌生長。時間一長,可能招來乳房炎癥。為避此害,最好用溫開水清洗。
誤區2 寶寶出生后8小時再進行哺乳
有些新媽咪在寶寶出生后8~12小時甚至四五天后才開始喂母奶。其實分娩之后應盡快給寶寶喂奶,最好是在分娩后一個小時之內,即使這時產婦沒有奶也可讓寶寶吸上幾口,盡早建立催乳反射和排乳反射,促使乳汁來得早、來得多。之后每當寶寶出現餓的跡象就給他喂一次奶。寶寶餓的表現有 嘴、用鼻子拱乳頭等。如果想試探寶寶是不是餓了,可以把手放在他的臉頰上,如果寶寶張著嘴扭過頭來找你的手,那就說明他已經嗷嗷待哺了。
有不少新媽咪奶水不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乳房的刺激不足。生產后頭一兩天,寶寶的吮吸對乳房的刺激,除了能讓寶寶適應乳頭吮吸的感覺,養成良好的吮吸習慣,也能刺激母乳的分泌,保證哺乳期乳汁的足量供應。
除白天讓嬰兒有足夠的哺乳次數外,還應注意夜間喂養。夜間泌乳素的產生是白天的50倍。通過頻繁的乳頭刺激,既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又有利于泌乳系統分泌更多的泌乳素,有利于增加乳汁,也有利于增進母子感情。據臨床對比觀察,早吸吮比晚吸吮的泌乳狀況要好得多。
溫馨提示:每次喂奶都應給寶寶足夠的時間吸吮,大致為每側10分鐘,這樣才能讓寶寶吃到乳房后半部儲存的后奶。后奶脂肪含量多,熱能是前奶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