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孩子看病的恐懼心理
看病時關注孩子的感受 許多家長將孩子帶到醫院診室后,面對孩子的哭鬧視若無睹,有的甚至會責罵孩子。如有個4歲的小女孩看病時哭著喊媽媽,可媽媽根本不理會她,于是小女孩就開始亂踢亂打。醫生摸摸小女孩,問:“你有什么要說的嗎?”孩子當時有些驚愕,然后模仿媽媽的語氣,講自己有些咳嗽。在醫生的呵護下,隨后的檢查小女孩都比較配合。
建議:孩子是需要充分尊重的,這個小女孩當時就是希望被關注,來解除她內心的不安全感。家長此時就應該多聽聽她的想法,安慰她,或再通過擁抱等,讓她獲得安全感。
不要欺騙孩子“打針不疼” 帶孩子就診時不少家長喜歡欺騙孩子,如明明要打針,嘴里卻說:“不打針,我們不打針”,結果卻把孩子一把按住,讓孩子扎針。或對孩子說:“打針不疼,打針不疼。”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后,孩子對家長、醫生的信任感就會喪失,自然依從性就會越來越差,不僅奮力掙扎,有的還會由于哭叫過度出現憋氣,嘔吐。
建議:看病時孩子的過度緊張,遠比疾病對孩子的損傷大。一些孩子歇斯底里,拼命哭鬧,消耗體力,加劇病情,對孩子健康很不利。家長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如實告訴孩子要如何治療,而且態度堅決。孩子盡管一開始有些哭鬧,但他們發現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的時候,會逐漸平靜下來。
孩子其實是不懂得什么叫做恐懼的,孩子之所以會害怕看病主要因為家長沒能為其做好心理工作。你不應該向孩子隱瞞看病的事實,相反,你應該將一切告訴孩子,你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看病的角色,這會讓孩子感覺到非常有趣,孩子的恐懼心理也就會隨時消失了。你越是對孩子隱瞞,就越會增加其心理上的恐懼,你要設法讓他獲得安全感,有時一個擁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如果孩子心理緊張,那么對其健康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