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意向
2.假裝健忘常裝“笨”。小汽車去哪兒了,衣服要穿哪一件,書包里需要放哪些東西,如果孩子時常找不到東西,或者想不起要做什么,媽媽千萬不要急于幫忙,要讓孩子自己回憶,自己處理。有時,媽媽甚至可以主動裝裝傻。比如睡前講故事,媽媽就可以說:“昨天我們把《格林童話》放哪兒了?寶寶幫忙拿過來好不好?”“聰明的寶寶肯定知道書在哪里,要不去書柜里翻翻?”孩子都有自我證明的愿望,此時多半會樂顛顛地找書。
3.家務小事會“偷懶”。像開關燈、開關門、幫著拿碗筷之類的小事,媽媽完全可以“偷偷懶”,讓孩子去做。飯菜端上桌,媽媽可以故意不拿碗筷,等全家人坐好后問孩子:“寶寶說桌子上是不是少了什么?”鼓勵孩子去碗櫥取碗筷。再比如傍晚時分屋里越來越暗,媽媽也可以“偷懶”讓孩子去開燈。
4.遇到困難袖手看。孩子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小到玩具開關不會開,大到在外面跟小朋友鬧矛盾,此時,媽媽最好“袖手旁觀”,指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比如玩具車不亮了,孩子來求助,媽媽就可以說:“媽媽也想玩,你可以幫媽媽修一下嗎?”等孩子翻過來倒過去地查看時,媽媽可以一起研究,啟發孩子打開開關,或者換電池。
5.引導家人來求助。媽媽也可利用合適的時機,引導家里其他人來求助孩子。比如爺爺來家里做客,電視機不會開,媽媽就可以說:“咱們家電視機怎么開,爺爺剛來不知道,要不去問問寶寶呢?”家人也最好配合著去問孩子,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意向。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事事都包辦。如果父母代替孩子,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會限制孩子的成長,剝奪其生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