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分辨和應對寶寶的“不安”
分辨寶寶的氣質要從飲食、動作、睡眠、排泄以及寶寶與父母的互動幾個方面來看,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容易撫養型,寶寶生活規律,適應和學習能力較強;二是撫養困難型,寶寶生活規律差,反應較遲鈍,愁眉苦臉的時候多;三是發動緩慢型,寶寶性子不急不躁,做什么事情都比別人慢半拍。鄒小兵說,無論是什么樣的個性氣質,對寶寶而言都是正常的,父母如果不能認識它,而單純看作寶寶撒嬌任性,不給予適當的配合,就很容易導致寶寶的不安甚至母嬰關系的紊亂,給孩子今后的成長發育埋下隱患。“所以,在建立一個基本規范的基礎上,父母應該多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適應寶寶,而不是想當然地讓寶寶遵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去成長。”
應對不安:陪伴,但不驕縱
那么,是不是當寶寶啼哭、不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時,父母就應該表現順從的態度呢?專家認為,對嬰幼兒不安全感的表達和單純的撒嬌耍賴還是要區分對待。
“首先要強調的是,從出生到一歲半內,寶寶是需要父母或養育者陪伴的,這種陪伴應該是讓寶寶一直處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即使會和父母耍賴,一般也不要求作嚴格的糾正。”但是,父母應該注重培養寶寶在正常時期獨立性的培養。“除非是寶寶生病了,打針吃藥讓他們產生強烈的不安,需要父母的呵護撫慰,此時多抱一抱很有必要。否則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如果父母還成天抱著哄著,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父母應該在陪伴的前提下鼓勵寶寶多探索新事物,尤其對于依賴性強的寶寶,更應該通過玩具、游戲以及與其他寶寶的互動制造感官刺激。或許有的寶寶適應力比較差,可以慢慢引導,不用心急。但如果寶寶只是一味耍賴,切記不能驕縱,應采取“在場不關注”的方式,雖然陪伴但不理睬,甚至可以表現出不高興的模樣,讓寶寶“知難而退”。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怎樣分辨和應對寶寶的“不安”,所以如果您發現了寶寶存在不安的情況,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來緩解。但是如果寶寶僅僅是撒嬌的話,我們則需要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