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良好習慣培養“黃金期”
我們應該把握幼兒習慣養成的階段,讓寶寶從小開始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理論指出,1件事連續做21天,就會成為習慣,但是要改變已經做了十幾甚至是幾十年的習慣,那就很困難。因此,我們應該把握幼兒習慣養成的階段,以身作則,讓寶寶從小培養出6個好習慣。
好習慣1 有禮貌
禮貌是人際關系的橋梁,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只要有禮貌,一切都好辦!而有禮貌的習慣更常見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會問早道好、見到親友能主動打招呼,或是將“請”“謝謝”“對不起”時常掛在嘴邊。
養成妙招
說給孩子聽
在寶寶六七個月大時,就能聽懂大人的語言,只是還沒有說的能力。但是,家長不要認為因為孩子還不會說話,就不重視語言禮節。語言能力是由聽說發展到讀寫,因此在聽懂大人語言后就開始發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懷中小寶寶的感受力,他此時就對禮貌的言談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動有禮
許多家長在外會以禮待人,但在家中卻往往用命令的口氣指使家人,而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生活環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應該持有禮貌的態度,要知道,生活互動細節會在無形中產生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
在家中建立了有禮貌的互動模式后,家長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動時有禮貌。此外,當家長帶著孩子拜訪親友時,也要主動和親友打招呼,并且鼓勵孩子向大家問好。
好習慣2 尊重別人
尊重別人包含許多內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帶給他人麻煩、接納別人和輪流等待,而有禮貌的好習慣也是尊重。對孩子來說,尊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應該協助孩子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讓孩子成為懂得尊重別人的小天使。
養成妙招
尊重孩子
父母常會不自覺地犯一些小錯誤,如在穿衣服時,問孩子要穿什么顏色,可是當孩子回答后,父母卻不予采納,甚至質疑“為什么要穿那個顏色”。既然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就要接納他的意見,這是最簡單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為舉止不是離經叛道,父母就應在合理的范圍內接納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會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夠尊重自己,進而尊重他人。
輪流等待
在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搶玩具,因此,學會輪流等待也是學會尊重他人的關鍵。當孩子出現搶奪他人玩具的情況時,父母一定要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確告訴他:“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問小明能不能借給你。”或是讓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