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不要讓孩子進廚房
在“要不要讓孩子進廚房”這個問題上,相信大部分中國父母都是強烈反對的。因為在我們看來廚房就是一個危險的地方,煙火、熱水、刀具各個對寶寶來說,都是致命的威脅。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自己動手做飯”的能力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那么要不要讓孩子進廚房?
專家表示,放孩子進廚房,只要有父母在旁邊看護,也是未嘗不可的。孩子進廚房,培養自理能力其實并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一種信任感,讓孩子有被依賴和信任的感覺,這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一定好處的。另外,父母與孩子間的互動對于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
日本“廚房學校”的主辦者認為,廚房能夠教給孩子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從小就受到危險的菜刀、火的刺激,并學會和這些危險的東西打交道,可以讓孩子的手腳靈活,并促進孩子的智能發育。此外,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從廚房的學習實踐中認顏色、數數,體驗酸甜苦辣的不同。
1.時刻注意安全第一。在決定讓孩子學做飯之前,家長首先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如“做飯之前要洗手”、“不許在廚房內亂跑”等等。第一次學習要避免使用刀和火,在孩子習慣用刀為止,家長要一直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等孩子熟練了,再放手。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更安全的兒童廚具。
2.“預”準備。開始教孩子學習做飯要避免在廚房進行,最好先選擇一個大大的飯桌。可以在飯桌上擺滿各種原材料,便于家長在后面輔助。并為孩子準備合身的圍裙和頭巾,還要為孩子準備好腳踏臺,增加身高。
3.料理由易到難。第一次學習最好是做涼拌菜或者沙拉、三明治等比較簡單的料理。第一次用刀則選擇容易切的材料,比如豆腐、黃瓜等。教孩子用明火煮菜,則不妨按燉、炒、烤等難度逐漸增加的順序進行。
知道了要不要讓孩子進廚房,所以關于這個話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讓寶寶進廚房的好處是有很多的,而前提是父母一定要在旁邊指導和看護,不可放任孩子自由“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