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猩紅熱
本病潛伏期為1-7天,大多為2-4天。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咽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紅腫、全身出現彌漫性密集針尖大小的猩紅色皮疹,壓之退色,有瘙癢感。一周左右,體溫開始下降,疹退后皮膚呈小片或大片脫皮。常見并發癥為急性腎炎及風濕熱。
典型的猩紅熱表現為急性咽、扁桃體炎和皮疹。起病急,驟起高熱,同時伴有咽痛、頭痛、全身不適等。在發熱后2天內出現皮疹。皮疹先見于耳后、頸部、頜下、上胸,很快蔓延至腹部及四肢,嚴重的手掌及足底亦可累及,往往于12-24小時內皮疹由上而下遍及全身。皮疹特點為紅色彌漫性針尖大小丘疹,用手撫摸有雞皮樣感覺。疹子密集使皮膚充血發紅,皮疹之間的皮膚正常。用手按壓皮疹,皮疹消退而發白,數秒恢復,稱為"性皮膚劃痕"。發病初期,舌尖及邊緣發紅,逐漸舌光滑絳紅、舌乳頭絳紅突起如草莓,稱為"草莓舌"。若面部潮紅,而口唇周圍及鼻端顯得蒼白,稱為"環口蒼白圈"。在皮膚皺褶處,如腕、肘、腹股溝等部位,疹子密集,且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紅色線條樣褶痕,稱為"帕氏線"。皮疹依出疹先后順序消退,一般2-4天可完全消退,一周后開始脫皮,無色素沉著。猩紅熱的治療主要用青霉素。在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給以充分的營養和水分,防止繼發感染。患猩紅熱的小兒應馬上隔離,病兒的分泌物和污染應及時消毒。在接觸猩紅熱病兒時應戴口罩,防止傳染。在流行期間,應避免去易感區。若小兒有猩紅熱密切接觸的,可用青霉素預防。
家庭護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居室應通風,盡量讓患兒隔離獨居,避免傳染給別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臥床休息,以免產生并發癥。 2、要給予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