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寶寶要防秋瀉
眼下正是秋冬交替季節,媽媽們需要特別注意,此季節正是秋季腹瀉的高發季節。寶寶一旦被感染,將狂拉肚子一周左右,非常痛苦。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學習及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以防寶寶被感染,如若不慎被感染也不至于束手無策。
秋季腹瀉是指發生在每年10—11月份這個季節的腹瀉,其病原為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引發的秋季腹瀉有兩個傳播途徑:一是由糞到口,即直接或間接接觸患兒糞便后,將病毒由食物帶入口中;二是空氣傳播,即患兒糞便中的病毒擴散到空氣中,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該病好發于6個月~3歲的嬰幼兒,如果同時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等疾病,往往病情嚴重,病程較長。小于6個月的小嬰兒,從母親帶來的抗體尚未消失,相對而言患秋季腹瀉的可能性較小,尤其是母乳喂養的嬰兒。3歲以上的兒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統逐步完善成熟,即使患病,相對而言,病情輕、病程短。成人偶爾也會感染秋季腹瀉,但癥狀輕,一般2~3天即可痊愈。
患兒感染病毒后約1-3天起病,初始癥狀常有發熱,伴咳嗽、流涕等“感冒”癥狀。病初幾乎都有嘔吐,持續2-3天。一般在病后2天左右出現腹瀉,3-4癥狀最為嚴重,大便次數可達每日10余次,水樣便或蛋花樣便,可有少量粘液,無膿血,無腥臭味。嚴重腹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進而危及生命。腹瀉多在病后4-7天自愈。
秋季腹瀉沒有特異性治療方法。主要是調整飲食,只要沒有劇烈嘔吐,不用禁食。對于已經添加輔食的患兒,可暫緩增加新的食物。腹瀉期間可出現繼發性乳糖不耐受,使腹瀉時間延長,可暫時使用不含乳糖的嬰兒配方奶粉。劇烈嘔吐患兒需要禁食4~6小時后開始逐漸增加喂養。預防脫水是重要環節,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喂養流質食物。出現脫水癥狀,可使用口服補液鹽,對于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嚴重的則需輸液。口服藥物包括腸粘膜保護劑(如蒙脫石粉)和微生態制劑。
對于秋季腹瀉,目前還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保持空氣流通及避免接觸患病兒童可減少患病機會。輪狀病毒疫苗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們可以帶你的寶寶先去打輪狀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