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嬰兒發燒應該如何應對
入秋之后,天氣是一天比一天涼了,所以發燒的孩子也逐漸多了起來。嬰兒發燒是一件小事,可也不是一件小事。說它是小事,是希望父母們不要大驚小怪,擔憂過度。說它不是小事,是因為寶寶發燒如果處理不當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在應對孩子發燒問題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區別對待,因為發燒和發燒是不同的。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是高燒還是低燒,要根據孩子的體溫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療和護理方法,現在我就來具體和你們說一說吧。
(1)體溫在38.5℃以下者,最好選用物理降溫。如多飲水,讓孩子盡量少穿衣服,使皮膚通過與空氣的傳導、對流、輻射散熱,從而達到降溫目的。不過,值得指出的是,在孩子發熱伴寒戰時,不要急著使用物理降溫,以免增加孩子的不適感。
(2)當體溫高于38.5℃時,則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美林、泰諾林、小兒退熱貼和小兒退熱栓等退熱藥物。中藥如柴胡、小兒牛黃散、羚羊角和清熱解毒口服液等。但要注意,3歲以內的嬰幼兒過度使用退熱藥,易誘發驚厥、虛脫,甚至導致消化系統及肝腎功能損害,所以,應該嚴格按醫囑用藥。
(3)如果發熱持續過久或溫度過高,會加快新陳代謝,造成機體能量的消耗,嬰幼兒更容易發生脫水,對中樞神經系統不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嬰幼兒(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發熱往往意味著嚴重的感染,當孩子出現高熱時,父母應立即帶孩子去就診。
嬰兒發燒時,父母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測量體溫了,只有搞清楚孩子的體溫,你才能夠采取對應的措施。如果孩子發燒并沒有超過三十八度五,那么就可以算作低燒,這個時候不要使用藥物來降溫,最好的方法就是物理降溫了,如果發現孩子有打寒戰的情況,那么就不要再進行物理降溫了。當孩子 高燒的時候,物理降溫就不夠用了,這個時候需要使用一些退燒藥盡快將孩子的體溫降下去。如果孩子持續高熱不退,必須及時就醫,否則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