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種不能對孩子說的“好話”
家長教育孩子是有很多學問的,育兒專家介紹說很多漂亮話說的不合適會“變質”的,是會影響孩子的,下面的三種話聽起來是很漂亮的,也沒什么,而且家長也經常對孩子說,但是這樣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家長倒不如換一種方式說。
事例1:小凡從幼兒園回來后對媽媽說:“我一點也不喜歡小明。”
媽媽回答:“別這么說,小明是個好孩子。”
分析:你本意是希望孩子能與他人友好相處,不想他對別人過分地指責。但孩子畢竟是在向你表達觀點,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認他對小伙伴的判斷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斷他人、發展人際關系的能力。
建議:孩子不喜歡他人總有一些理由。還是同孩子聊聊吧,問問他:“小明對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情讓你不高興了?下次碰到他準備怎么辦?”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孩子間的問題。
事例2:6歲的丹丹告訴媽媽今天她的畫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媽媽回答:“我早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分析:如果總是用“最漂亮的”、“最可愛的”、“最能干的”這樣的語言鼓勵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令孩子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一旦孩子漸漸發覺并非如此,反過來有可能導致自我懷疑,并隨之產生自卑、嫉妒等負面情緒。
建議:不要不切實際地表揚孩子。“今天你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要好得多。“這個故事真有趣”比“你講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事例3:安安從幼兒園回來悶悶不樂,因為小朋友嘲笑她有個大蒜頭鼻子。
媽媽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媽媽就喜歡你這個樣子。”
分析:媽媽當然知道自己不過是在寬慰孩子。可是,你覺得孩子就不知道嗎?這寬慰并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她甚至可能會因為你不理解她的傷心,從而一個人把不快壓在心底,不再對你說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現心理障礙。
建議:先問問她,是不是在和誰做比較。然后告訴她每個人的相貌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是無法比較的。多說幾次孩子就會習慣于接受現 實。當然,對于能夠改變的現實你也可以給孩子提出積極的建議,比如說孩子認為她不夠高大,你可以鼓勵她多吃飯、多參加運動。無論怎樣,你首先要表現出理解 孩子的不快,千萬不要一上來就亂安慰。
生活中家長教育孩子,語言教育是常見的一種,而且也是溝通的一種方法,但是說不合適是很難起到作用的,相反的還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就如上面的三種情況的話語,雖然家長經常說,卻殊不知這樣說的后果是什么,冷靜下來好好分析分析真不該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