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脾氣或是與飲食有關
小孩子發起脾氣來真的是讓大人們很頭疼,怎么勸都不聽,有些還會亂扔東西亂打人,那么寶寶為什么會情緒化呢?寶寶突然發脾氣的原因有哪些呢?母嬰專家表示,寶寶的飲食不良或會導致發脾氣,我們看看專家的介紹。
寶寶發脾氣或是與飲食有關
從心理和生理相結合的角度來看,人無論心理上出現哪種情緒反應時,都會伴隨出現特定的生理上的變化。比如憤怒的時候,生理上會出現心跳加快的變化,而當緊張的時候,則會手心出汗等。
那么反過來,如果調節食物中某些營養素的攝入,是否能夠影響到情緒的改變呢?答案是肯定的。食物轉化為人體的營養素,能夠影響到人體的神經元狀態或引起體內的生物化學改變,食物實際上是不同情緒反應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比如以5-羥色胺為例,它幾乎影響到大腦活動的每一個方面:從調節情緒、精力、記憶力到更高級的腦活動,腦中5-羥色胺較低的人,更容易出現抑郁、沖動、攻擊等行為。而5-羥色胺不能在腦細胞內合成,必須來自食物。所以,通過改變食物的選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的情緒反應。
美國科學家多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研究飲食營養與兒童情緒行為之間的關系,其中攻擊性行為、多動癥、學習困難等都受到研究人員的重視。研究發現,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飲食營養與其情緒和性格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B族維生素對情緒的影響很明顯。體內維生素B1嚴重缺乏時,更容易表現出緊張、易怒或者淡漠等精神狀態。而當維生素B6嚴重缺乏時,則可以引起驚厥,還可能出現憂郁或精神錯亂等。此外,研究人員認為,飲食因素對于孩子的影響,遠比成人更為明顯。
所以食物不僅可以用來填飽肚子,選擇不同的食物,還可以影響情緒。如果你想改善寶寶某一方面的情緒問題,除了注重給寶寶科學的養育環境和方法理念以外,還可以配合飲食,通過改善不良情緒的飲食,來幫助寶寶消除一些消極的情緒問題。
當寶寶情緒急躁、愛發脾氣、亂扔東西時:不妨讓寶寶多攝入含鈣豐富的食物,例如奶類、蝦皮等。
當寶寶反應慢、表情淡漠、表現消極時:可能缺乏蛋白質或鐵,建議適當多攝入一些動物血、肝臟、肉類等食物。
當寶寶遇到緊張的環境或產生恐慌時:除了盡快帶寶寶離開造成他不良情緒的環境以外,還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為當寶寶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時,維生素C的消耗要比平時增加8倍以上,所以要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此時吃含碘豐富的食物也能起到安撫情緒的作用,可以多吃一些海帶、紫菜、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
性格非常固執的寶寶:首先要減少攝入的食物是肉類,特別要減少鹽分的攝入,可以多吃魚,蔬菜以綠黃色為主,飲食要更為清淡。
任性、易怒、難以控制情緒的寶寶:首先要減少攝入的是甜食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因為攝入過多的糖類會引起血糖升高,必然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而胰島素分泌的同時,會引起腎上腺激素的分泌旺盛,從而導致易怒、煩躁和情緒不穩定。除了少吃甜食,同時還要多喝水,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依賴性強、優柔寡斷、不擅自己拿主意或表現消極被動的寶寶:要適當增加肉類食物的攝入,如豬肉、羊肉、魚貝類,以及小麥胚芽、大豆制品等,同時大量食用水果、蔬菜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溫馨提示:寶寶突然發脾氣的原因有哪些?育兒專家表示,人的情緒都會因為攝入的飲食而發生變化,例如常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人的情緒波動就會很大,還容易發脾氣,寶寶同樣也是,更多的母嬰健康知識敬請點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