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招數練就拼圖高手
今年才3歲的女兒,拼圖玩得一級棒,已經能獨立完成20CM見方的整張拼圖,而且樂此不疲。這完全得益于我在她玩拼圖的過程中巧妙施展的幾個招數。
招數一:隨心所欲法
我為女兒買的拼圖一共4張,正面是卡通圖案,反面分別是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教她一些基本方法后,我就隨她玩了。女兒自己想像著,一會兒這么接,一會兒那樣連,盡管不符規則,但管他呢,興趣是第一位的。我只在適當的時候點點她:可以按顏色拼,也可以按人物拼。有時候,玩得興起時,女兒甚至會突然把這些小卡片拋向空中,拍手跺腳地喊:“下雨了,下雨了!”她倒蠻有創意,卻害得我趴在地上收拾了半天。
招數二:演示強調法
女兒喜歡上這些小卡片后,我就開始把正規的玩法演示給她看,讓她在不知不覺中模仿。
我拿出一張拼好的卡片,讓女兒看到上面獅子和農夫的圖案,然后把卡片掰開弄亂。
“獅子不見了!農夫也不見了!”女兒很著急。
“別急,我會讓它們再出現的。”我開始一塊塊地拼,邊拼邊說:“這是獅子的左眼,它的右眼在哪呢?找到了!好,左眼放左邊,右眼放右邊。”“這是什么?農夫的鞋子,嗯,鞋子是穿在腳上的,要放在褲子下面。”每拼一塊,我都特意把這塊卡片較為突出的特征以及與周圍卡片相連接的原因強調出來。這種強調非常重要,可以讓孩子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并且掌握一種思維方法,由此及彼,運用到學習、生活的很多方面。
招數三:由易到難法
一開始我主拼,但故意在拼好時留出一個有明顯特征的空檔,比如眼睛、鞋子之類的,讓女兒可以比較容易地在一堆小卡片里找出來,自己放上去。她參與了我的“工作”后,情緒高漲,搶著要親自動手。我便從留一個空檔給她拼,到兩個,三個……好了,終于變成她主我輔,目的達到了!
招數四:及時幫助法
剛開始放的時候,女兒常會倒放或錯放,有時一個角沒對好,死活放不進去。小人兒自尊心還很強,非要放好這一塊再放下一塊。
老這樣卡殼也不行,時間長了孩子會煩的。我就在旁邊悄悄地幫她移動一下,以便她能夠完成余下的“工程”。別小看這種偷偷的幫助,它會使孩子一直保持高度的“工作”積極性。
招數五:重復提高法
4張拼圖,面積相同,但分割的塊數由36塊到64塊,難度遞增。我們總是先玩最簡單的。然后利用兒童喜歡重復玩游戲的特點,在重復中有所變化,有所提高。女兒能夠獨立完成那張36塊拼圖之后,有了成功感,我又拿出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給她拼。換個新的畫面,讓女兒感到新鮮;增加一點難度,保持游戲的挑戰性;逐漸提高技藝,使她對游戲始終充滿成功的信心。
拼圖“高手”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在我手下成就了。有了這個興趣和智力開發的基礎,誰能說,這個拼圖“高手”以后不會成為一個別的什么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