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是胎寶寶健康的“晴雨表”
胎動能反應寶寶的健康,胎動是寶寶對外界發出的信號,媽媽們該如何正確解讀寶寶釋放的這種信號呢?事實上,每一次的胎動,不光是準媽媽與胎寶寶之間的“對話”,也是準媽媽日常了解胎寶寶健康的主要途徑。那么,胎寶寶是什么時候開始感覺到胎動?
Q1為何要監測胎動?
孕婦不可能每天到醫院聽胎心、做B超,那么,自我監測胎動是準媽媽日常了解胎寶寶在宮內安危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胎兒的腦組織、腦神經對缺氧最敏感,一旦缺氧首先損害胎兒的腦組織、腦神經,其后果可能導致出生后智力低下、腦癱甚至胎死宮內。而胎兒在媽媽的體內缺氧有什么表現呢?胎兒缺氧首先出現的情況就是胎動異常,包括胎動頻繁、減少甚至消失。所以,胎動是監測胎兒是否缺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了解胎兒宮內安危的重要臨床指標。
Q2什么時候開始感覺到胎動?
胎動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的軀體活動,可能是局部性的運動,如呼吸、張嘴、手掌開合等,也可能是全身的運動,如翻滾、四肢伸展等。正常健康的胎動,是胎兒在孕婦體內健康成長的標志。事實上,在胎兒形成之初,胎動就已經存在了,不過,因為胎兒還太小,再加上有羊水的阻隔,孕婦是無法感覺到胎動的,只有通過B超才能看見胎兒的細微活動。
準媽媽大多會在孕16-20周感覺到第一次胎動,具體時間因人而異,有的準媽媽可能稍早,在妊娠14周或15周的時候就能感覺到第一次胎動,有的可能稍晚一些,在20周左右感覺到第一次胎動,這都是正常的。
準媽媽剛開始感覺到的胎動若有若無,像是蝴蝶在扇動翅膀似的。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寶寶的胎動變得越來越有勁,也越來越有規律了。隨著寶寶的發育,準媽媽會感覺到寶寶胎動時的“拳打腳踢”,胎動的幅度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力。
胎動有什么規律?
胎動的次數并非恒定不變,妊娠16-20周準媽媽開始感覺到胎動,妊娠32-34周是胎動活躍期,妊娠38周后逐漸減少。胎動在每一天也有其規律:上午8-12點胎動均勻,下午2-3點胎動減少,晚上8-11點又增加,睡眠后又減少。
胎動正常:胎兒12小時的胎動次數為30~40次以上,一般可在30-100之間。
胎動異常:胎兒12小時胎動少于20次,提示胎兒異常。
缺氧:若胎動12小時少于10次,則表明胎兒宮內缺氧;如果一段時間內胎動超過正常次數,胎動頻繁,或胎動強烈、持續不停,或是胎動變得十分微弱,都是不祥的預兆,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Q4怎么數胎動?
正常情況下,胎兒12小時的胎動次數一般可在30-100之間。準媽媽從孕28周開始監測胎動數。可以在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記錄1小時的胎動,再把這三次記錄的胎動次數的總和乘以4,則推算出12小時的胎動數。
例如,早上8-9點胎動4次,下午1-2點胎動3次,晚上8-9點胎動4次,則該孕婦12小時的胎動數為——(4+3+4)×4=44(次)
數胎動前先排尿,數胎動時要求環境安靜、心情平穩,取半臥位或坐位,在餐后1小時進行。一般建議在上午8-9點、下午1-2點、晚上8-9點數胎動。
Tips小心異常胎動
胎動異常有兩種,一種為胎動急劇型——胎動突然頻繁、劇烈,多半是臍帶受壓、胎盤早剝引起,若胎動急劇后隨之出現胎動停止,提示有可能胎死宮內。另一種為胎動減少型——多因妊娠期高血壓、過期妊娠、胎兒生長受限等所致胎盤功能不全,使胎兒處于較長期的慢性缺氧,從而導致胎動減弱、次數減少。
準媽媽若發現胎動異常,務必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確定為胎兒窘迫(缺氧)則及時進行治療,往往可使胎兒轉危為安,免除不幸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