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疑惑:胎教真的有用嗎
以前人們對胎兒的能力有著很大的誤解,會決定這是沒有用的,那么胎教有用嗎?有些家長并不認同胎教對母嬰的健康有好處。我們所說的胎教,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對胎兒的聽覺。視覺、觸覺等進行科學的刺激,用以促進胎兒的大腦神經發育,并使其神經系統和各個器官得到合理開發和訓練。那么胎教有用嗎?準媽媽應怎樣進行合理的胎教?
大量研究表明,5個月的胎兒就已經有能力接受教育了。這里所說的教育,不同于出生后的教育,主要是對胎兒6種感功能的感知訓練,即皮膚的感覺:鼻子的嗅覺:耳的聽覺:眼的視覺:舌的味覺和軀體的運動覺。
在思考育兒問題時,須將胎教納入范圍中。如今科學觀察已經十分清楚,胎兒在母體中,心理已經發生作用,智能和記憶就已經有了功能,性格的形成也從母體內開始,語言的學習也從胎兒開始。
胎不是沒有心理和沒有感覺、智能、記憶及感情的生命體,因此育兒應該從胎教開始。胎教的目的,不是教胎兒唱歌、識字、算算術,而是通過各種適當的、合理的信息刺激,促進胎兒各種功能的成熟發育,為出生以后的早期教育即認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來理解胎教,您是不是認為胎兒有能力接受呢?
還有一些人認為,經過胎教的孩子,也不一定個個都是神童。是的,似乎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這里有個前提概念應理清,這就是我們提倡胎教,并不是因為胎教可以培養神童,而是因為胎教可以盡早地發掘個體的素質潛能,讓每一個胎兒的先天遺傳能夠獲得最好的發揮。如果把先前的胎教和出生后的早期教育結合起來,我們相信,今后會有更聰明的孩子,達到目前人們所理解的神童的程度。
也許有人會說,以前并沒有搞胎教,不也照樣出科學家和偉人嗎?科學不是也在不斷進步嗎7也不錯,但要知道。許多事實還證明。科學家和偉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具備了沒有被當時人們所意識到的胎教和早教因素。如果人們能夠早一點接觸胎教,世界的科學水平會比現在更先進。
胎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古代著作里已涉及了胎教內容。最早對胎教論述的是西漢杰出青年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賈誼。古人對胎教的論述指的是:胎兒在母體內能感受到各方面的感化,母體在懷胎期間在精神、飲食、生活起居等方面采取有利措施,可使母子身心得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