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孩子也可以有好心臟
“如果您2歲的孩子把面包片掉在家里地板上,不妨讓他撿起來繼續吃掉。”美國西北大學湯姆麥克達德教授建議說,因為,新近研究表明,過于清潔的環境不僅容易引發和過敏性疾病,還可能增加罹患與心臟病的風險。
麥克達德和他的同事對1534名菲律賓兒童進行了調查,從出生直到20歲,測試其血液中慢性炎癥反應標志物———C反應蛋白的水平。結果發現,在20歲前接觸到的病原體越多,其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水平越低,罹患慢性炎癥、、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就越低。20歲前,每1次,其C反應蛋白水平增高的幾率就降低11%;每2個月去1次有動物糞便的地方,幾率降低13%,出生在塵土飛揚、骯臟干燥的季節,則降低1/3。
根據“衛生假說”理論,在成長過程中,人類的免疫系統受到身邊病原微生物的挑戰是一件好事。嬰幼兒時期如果不與諸多細菌“交鋒”,免疫系統就容易處于退化的狀態,喪失對感染產生正確反應的能力,從而引發炎癥、過敏等疾病。不過,污染太嚴重的環境,孩子能否順利存活也是個問題。所以,麥克達德說,最好的辦法是,讓嬰兒適度地接觸細菌,但要保證其不出現感染性疾病。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