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成為早教高手
孩子如何學習鋼琴?孩子如何練出一手好字?怎么讓孩子對畫畫感興趣?聽了很多專家的說法看法,還是不見效,那么索性來看看身邊的父母是怎么做的,也許有更多的共鳴,每個媽媽都有自己拿手的絕招,正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所以本期介紹兩位家長培養孩子才藝的故事,算是拋磚引玉,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到點點周刊西祠官網秀出來吧!
網友:一個孝字練了一年半
孩子在兩歲左右時,手指的力量是不夠的,有些媽媽會在孩子手上套皮筋。但這樣的做法讓孩子更缺失了對筆的控制力。兩歲的孩子,當他們能抓著筆寫出很亂的簡單字符時,就能得到最高贊賞。得到早期刺激的手,對外界的反應增強,也會推動智力發展。對于三歲以上的孩子,手指發育已經有了足夠的力量,就可以讓他練習寫完整的字。
如果孩子從一開始就學習寫很多字,就很容易形成一個他們自己的“字體”,一旦開了這樣的頭,再去改變練字,就有些晚了。因此,只寫這一個字,從一個字中練出漂亮的字體,并且能掌握字的架構和筆畫。
我用打印機打印出標準的楷體“孝”,是放到田字格中那樣的格式,讓孩子臨摹。剛開始時,有的孩子是寫不出這個字的,小的孩子只能寫出“十”字,而且還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只要寫,就要贊賞和肯定。就這樣她將“孝”字,寫了一年半,寫了幾十本田字格。
現在,她寫的“孝”基本上就是字帖中的翻版。當她寫這個字初具規模又經過鞏固后,開始抄《弟子規》,抄《論語》,這時候,她的字已經形成了非常漂亮的體系,雖然對筆畫筆順略顯生疏,但每一筆每一畫都很有風范,而且整體架構很合理美觀。
媽媽們一定能觀察到:寶寶經常能拿著一個成人看著很枯燥的玩具,翻來覆去地擺弄很長時間,樂此不疲。此時,一定不要打擾寶寶,寶寶這時候是一個專注于大項目的科學家,他正在攻克一個歷史性的科學問題。這就是孩子的定力。孩子們對一個字,能長久地琢磨臨摩,就能培養出這種定力與很強的模仿能力。
網友:一定要想清楚為什么學琴
首先要想清楚學琴的目的是什么,其次要確定你會堅持下去(而不是孩子),第三要在眾多趣味選擇中感覺到孩子確實對音樂有一定的敏感和偏好。
教育啟蒙越來越早是件好事,但比較容易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在女兒學琴的過程中認識了的家長,有的是以孩子考級的成果來示人,有的是希望給孩子多一條出路,也有的因不甘人后而匆匆上馬的……一定要想清楚為什么學琴才能去做決定,否則決定做得快改變也來得快。我希望孩子通過學習鋼琴,了解音樂,愛上音樂。
準備工作不僅是買鋼琴,重要的是家長在相對長的時間里(應該不少于2年)保證每天有30分鐘到一個小時來陪伴孩子練琴。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更何況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充滿起伏和波折,再有天賦的孩子都會有厭倦期。一旦決定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孩子在學習鋼琴彈奏技藝的同時更是在學習一種做事的態度,家長陪伴孩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孩子不僅在技藝上成熟,更在心理上成長起來。
單說樂器,除了西洋樂器,民樂也有很多選擇,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局限。我有個同學的女兒一年級開始學鋼琴進展非常緩慢,全家人為此痛苦不堪,結果一次看到老師演奏二胡從此著迷,平時練習也不需要人督促,每練好一首曲子還拉著人做聽眾。
選擇琴譜最好是紙色發黃的那種(人民音樂出版社的琴譜的紙質就很好),那種紙質偏硬紙色亮白的琴譜很容易引發孩子的視覺疲勞,鋼琴上的光源要柔和無頻閃,孩子小的時候練習的曲目比較簡單,盡量讓他們背譜,一來增強記憶力和表現力,二來減少用眼。 點點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