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怎么教寶寶做好交際禮儀?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過來敬酒,5歲的小強竟脫口而出:“媽媽,新娘好丑。”當下,新娘的臉沉下來了,所有的人都很尷尬。
在公交車上,兩個孩子跑來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抱著柱子跳“鋼管舞”,媽媽怎么喊都沒用。被撞到幾次的乘客說:“怎么會有這么討人厭的孩子?”
這種情形往往會造成家長的困擾,令家長感到難堪。那么,如何杜絕這類情況的發生,家長又能做些什么呢?
孩子見人不知問候
首先,在見面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么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么”,讓他有心理準備,甚至可先練習一下。見了面,要給孩子留時間,而不是大人忙著說話,突然間,發現孩子還沒和對方打招呼,就急著催孩子,結果愈催愈糟。家長應該做的是鼓勵他把先前練習過的說出來,如果真是害羞,一時怯場,讓孩子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則要極力贊賞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爺爺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實孩子都很精明,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
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不休
要處理這個問題,事先預防是關鍵。外出前先告訴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讓他知道會發生什么事。出門前,也要先跟孩子說好規則,確定他已經聽明白,并問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邊,這些規則一定會被打破,但家長要耐心地提醒與糾正,直到孩子遵守。同時,家長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例如,孩子在超市奔跑吵鬧,屢勸無效時,可問他:“你是要安靜下來,還是要離開?”如果孩子不聽勸說,就冷靜地帶他回家,千萬不要舍不得選好的物品。讓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場所表現得宜,否則不能再出門。下次出門前,可再和孩子談一次,是否了解這些規則,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孩子托給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輪流外出購物,這樣也能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還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別在吃飯前或午睡時間帶孩子出門,因為那會讓他們更興奮,難以控制,孩子吃飽睡足了,大人也比較輕松。
如何帶孩子去餐廳
帶孩子出去吃飯或聚餐,也得做“預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孩子說明狀況,像是到餐廳不能大聲喧嘩等。
就餐前,可先為孩子準備小點心,或帶他們四處走走,縮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時間,看看餐廳周圍的擺設或環境,讓孩子有點樂趣。用餐時,別一口氣就把孩子喂飽,而是和大人進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則孩子一飽就精力充沛,很難再坐得住。
在這過程中,還可從孩子的“百寶袋”里掏出好玩的東西吸引他。像是拿出繪本童書,讓孩子一頁一頁地翻。繪本比其他玩具更適合帶到餐廳,因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孩子喜歡看自己的照片,還可以問他:“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讓孩子沉浸在愉快的回憶情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