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拒絕“零財商”
每天一放學,學校附近的店鋪就旺起來了,買零食的、買小玩意兒的孩子絡繹不絕。這些小顧客稚氣未脫,花起錢來卻相當大方。這樣的情景,相信很多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都不會感到陌生。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孩子的零花錢應如何引導合理使用,成為許多家庭無法回避的問題。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如何利用零花錢提高孩子的“財商”,讓孩子真正學懂“花錢”,市民似乎尚乏招應付。
超七成孩子有零花錢
近日,記者分別在市區幾間中小學采訪了10名小學生和10名中學生。其中超過七成的孩子承認,家長每月會給他們數額不等的零花錢,而且過年收到的“利是”錢任由他們自由支配。大部分孩子都擁有自己的“小金庫”。
當然,大多數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不會多,一般每個月幾十元。但是,一些家境寬裕的孩子得到的零花錢就遠不止這個數目,花錢時顯得非常瀟灑大方。在我市某小學附近,記者就目睹一個小學生得意地向他同學炫耀自己的新賽車:“媽媽說太貴了,我一氣就用自己的‘利是’錢買了下來,怎么樣,漂亮吧?”他的同學們則眼饞不已。
對于零花錢,孩子們支配起來都很簡單,“隨意買喜歡的東西”幾乎是九成以上孩子的選擇,難怪中小學校附近往往成了店鋪云集的生意旺地。
多數家長管給錢不管用錢
因為手握“小金庫”,“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在消費市場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平均每天的零花錢并不多,孩子們很少關注如何管理自己的小小“財富”。家長給零花錢時往往很爽快,而面對“怎樣指導孩子花錢”的問題卻犯了難。
談及為何給孩子零花錢,大部分家長均表示是無奈之舉。一位姓何的先生說:“現在的孩子,誰手里沒幾個零花錢?我們就算不給,每次回老家,我媽也會瞞著我們給孩子一些錢。老人家不希望自己的孫子在同學面前感覺低人一等!边有的家長本不想給,擔心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但由于工作忙,只好給孩子一些零花錢用于買早點,或以備不時之需。當然,也有想法“另類”的家長。有一位姓孫的家長就信奉“會用才會賺”,想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消費。
面對記者“如何教導孩子合理花錢”的問題,一位姓黃的家長說,她剛開始給孩子零花錢時,曾經要求孩子記帳,做到花錢心中有數,但兩三個月后就發現這樣操作實在太困難了,因而對孩子零花錢的管理不了了之!罢f實在的,每一分錢都記帳,我們大人都做不到。”她無奈地說。而據記者了解,即使不讓孩子亂花錢的家長,也只是給孩子準備一個儲錢罐或開設一個孩子名下的存折,平時提點一下孩子理性消費,很少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指導。
在采訪中,很多家長都向記者表達了他們的困惑: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不給零花錢似乎不合理;給零花錢吧,又怕孩子之間互相攀比,高消費來勢洶洶令人難以招架。那么,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掌握好花錢的“度”?
看看理財高手支招
孩子將來總要步入社會。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學會正確理財,不僅是讓他學會用錢,還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和多種能力的培養。聰明地利用零花錢提高孩子的“財商”,將使他們終身受益。
市某銀行分行會計師鄧先生在這方面頗有心得,他介紹孩子父母不妨依照以下幾個步驟,嘗試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
1、定期給孩子零用錢,并告訴孩子在下次發零用錢之前不可再要。
2、養成孩子記賬的習慣。家長可據此檢視孩子的消費傾向,萬一發現偏差,也可以適時糾正。
3、讓孩子花錢之前仔細想一想,過完這一階段,錢還夠不夠用。并為孩子開一份獨立的銀行賬戶,逐漸養成孩子自覺儲蓄的習慣,避免孩子過度消費。
4、當父母到銀行辦事或在家中整理家庭財務時,不妨讓孩子適當參與,親身感受一下。家長可詢問孩子要達成何種目標,如買單車、玩具等,幫助他計算每個月的零用錢并制作時間表,估計大約花多少時間可以達到目標,建立孩子的理財目標及投資觀念。
鄧先生指出,理財期間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并且不要以金錢作為獎懲的手段。讓孩子學會正確使用零用錢,自主理財,拒絕“零財商”。
美國兒童理財教育的目標要求
3歲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么來的;6歲能夠找數目不大的錢,能夠數大量硬幣;7歲能看價格標簽;8歲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里;9歲能夠制訂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10歲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時使用;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事實;12歲能夠制訂并執行兩周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13歲至高中畢業,嘗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實踐賺錢。